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深情缅怀中国翻译大家王文炯教授

来自:华人瞰世界 0 0 2019-03-18


前言


王文炯先生,是我国盛名资深翻译家,是二外英语教学建设的领路人,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得到过他的亲身教诲,这是我一生的荣幸,得知先生驾鹤西去,我痛心疾首。


先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称赞我,我是他的高徒,对于此,我愧不敢当,而对于我而言,先生的盛赞更是对于我的鞭策和鼓励。


先生有大家风范,除了教会我们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十多年来,无论我在中国,在澳洲,还是在寰球各地,都不敢忘记先生的教诲。


愿先生一路走好,我们将继承先生的遗志,秉承北二外的精神:明德、勤学、求是、竞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袁祖文 太平绅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届校友导师,二外英语系八三级校友,王文炯教授的学生,同事,ABC环球集团总裁,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湖南省政协海外顾问。




2019年3月11日,是一个平常而又令人悲痛的日子...


我国盛名资深翻译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退休教授王文炯先生(1929-2019)逝世,享年90岁。


他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他所热爱、忠诚、奋斗的翻译事业及教学工作。


王文炯教授的去世,是北二外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翻译学界的重大损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于王文炯老师,我们先来看看各方对他的介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官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百度百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师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王文炯老师的一生是奋斗的、是勤勉的、是无憾的...


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优秀的老师去世了,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悲痛与苦怆...


但是他的精神、他的人格,却深深氤氲在北二外的每一个角落...


影响、激励、鞭策着一代代北二外的学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起王文炯老师,你肯定想不到他这么文质彬彬书生意气的人,在朝鲜战争爆发时,


年仅二十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中,他发挥专业优势,担任翻译工作。


也正是这艰苦险恶的环境,练就了他更加坚韧、顽强的性格,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回国后,王文炯老师也是经常回忆那段军旅生活:


战争给人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给人带来的锻炼更是无穷的。它磨炼了人的意志,更锻炼了人的适应力和判断能力。也使得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朝鲜战争结束,王文炯教授在1956年被调到新华社新建的外文干校工作,教授的大多是各个省的宣传部的老干部,培养的是外语基础好、可以被派往英国等地直接采访的人才。


1964年,经过国务院的同意,整个外文干校,包括英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等,连炊事员一块儿搬来了二外,


这是二外最初的样子: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培养高级的外事人才的使命。自那时起,王文炯教授一直不忘初衷,奋战在教学一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的课程被安排得很满,一个礼拜16节课,住所又在13公里以外的长安街,每天骑自行车往返穿梭,都要耗费一个多小时。


但是,他却乐在其中“只要学生进步,没什么辛苦可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春蚕到死丝方尽

建校初期,二外在全国高校首要个提出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外语教学理念。


这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改革,引起了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院校都到二外来学习了解这一教学模式。


王文炯教授便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这方法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都是用来说的。”


当时,二外有八位外国人,还有一个教师培训班,只有教师的口语过关了,才可以去教授学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课堂上,王文炯教授总是选择“原汁原味儿”的英文教材来上课,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尽量给学生更多空间去发挥,锻炼学生的胆识与英语口语水平。


从教以来,他坚持自选自编教材,上课先不发课本,而是请外国人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听。


他强调语言是说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要通过声音学习,需要在现场学习。


王文炯教授始终强调要重视课堂,课堂是教学的最前沿阵地,要上好每一节课,要在课堂上解决问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王文炯教授还格外注重对文化的学习,“学外语,只学英语的26个字母或者8000个词汇可不行,更要学的是语言对象国的文化。


语言是生长于一定文化环境之中的,离开了文化何谈语言”。


在讲授翻译工作经验时,王文炯多次和同学们强调:翻译,翻译,关键在翻“意”、译“情”。


如果仅仅是外语好,而缺乏广博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中文功底,那就不可能有深度的、完美的翻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酿得百花成蜜后


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文炯教授是为亦师亦友的长者,他上课风趣幽默,喜欢和同学们打交道。


他很喜欢京剧,总是和同学们PK京剧唱腔,毕业的学生来看望他之前,还不忘再吊吊嗓子,先唱一段《空城计》。


2007年,已经78岁高龄的王文炯教授依旧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他的课堂往往“爆满”,两百多人的大教室也座无虚席。


退休后,他依旧关心着二外的发展和学生们,他推荐学生去图书馆多看看像《时代周刊》、《纽约客》这样的英文杂志开拓视野,“学生就是一块玉,你要去雕,你要是没有雕出好东西出来,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任教的四十余年里,王文炯培养的学生多活跃在我国新闻、外交事业领域,在国内外、所在行业中建功立业、贡献才智。



1987年评为英语教授。

1980年至1983年任联合国教科文译审,

1981年至1988年为香港“大公报”英文周刊特约撰稿人,

1987至1988年在美国贝勒大学任教。

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5年获中国翻译家协会“资深翻译家”称号。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