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款真人密室逃脱游戏设定在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房间内:桌子上摆着凌乱的课本,墙角竖着一个滑板车,地上还散落着披萨盒子。玩家被告知房间的主人“托马斯”(一个虚构的学生)患有抑郁症。通过这个背景,他们需要通过寻找蛛丝马迹,来破解最终的谜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游戏时间设定为一小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需要找齐5张对应抑郁症症状的卡片,包括“睡眠过度或者失眠”“增/减体重超过5%”“感到自我无价值”“有轻生的念头”以及“超过15天没有快乐的感觉”。
这款“抑郁患者”版的密室逃脱游戏由波尔多大学学生健康中心的大卫·拉博斯(David Labrosse)博士开发。拉博斯最初是为了完成一篇论文而设计了这款游戏,没想到受到了学生的追捧,目前这一逃脱游戏已经帮助了该大学至少400名学生,而这400人,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这款密室逃脱游戏受到如此欢迎,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大量法国学生被抑郁症困扰的现状。
2018年,法国学生观察站(OVE)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健康标准的研究。他们对大约1.9万名学生做了调查,发现几乎20%的学生都在接受调查的前一个月内出现了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 15%的学生出现了非临床标准的抑郁症状,5%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症症状。而在其他群体身上,这两个数据仅为8%和3%。
抑郁症为何要盯上大学生?
巴黎十大的心理学教师兼研究员、法国学生观察站科学理事会成员雅尼克·莫望( Yannick Morvan)分析道,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在建立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从高中的束缚中挣脱,一下子变成了大学阶梯教室里的“无名氏”,或者需要面临大学入学考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在15到25岁这个年龄段,一些学生为了求学而离开家庭,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还需要考虑学费、生活费等财务问题……学生们身处不断变化的环境,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他们必须对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部署,包括学识和经济方面的资源。”莫望说。
莫望说,15到25岁是抑郁症的高发期,但不幸的是,“我们很难在发病之前进行干预,只能等具体症状表现出来再治疗。但是,拖得越久,就越难治愈。”
阿历克斯(化名)参与了拉博斯博士设计的逃脱游戏,他于一年半以前被确诊为患了抑郁症。
阿历克斯这样回忆自己当时的状态:“我吃的越来越少,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我都觉得难以承受。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瘦了整整15公斤,为此我不得不去看医生。但当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时,我却说‘还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和阿历克斯一样,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衡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巴黎圣安娜(Sainte-Anne)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博里·舒曼特(BorisChaumette)博士表示,这一阶段的年轻人缺乏心理学的知识,这使得他们难以判断自己的症状。“学生们有时候有妄自菲薄的倾向,”舒曼特医生讲到,有时候即使呆在父母身边,父母也难以察觉孩子的苦恼。“有些家长觉得随便打打气就能让孩子摆脱这个病,我们得花很大的力气解释什么才是真的抑郁症。”莫望说。
目前法国已经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的抑郁症。比如在里昂EM健康中心(WellnessCenter de l’EM Lyon),现在已经有职业心理学家坐班,每周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波尔多大学则开设了针对疏导压力的讲习班,在班上学生可以与心理学家及精神学家进行互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拉博斯博士设计的密室逃脱游戏,恰恰是上述机构完成工作的首要步:帮助学生认识抑郁症。用拉博斯自己的话来说,这款游戏“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帮他们了解这些概念,然后(如果真的患有疾病),这款游戏也能将他们引向正确的治疗途径。”
前文中的亚历克斯学生收关决定暂时放弃大学入学考试的准备工作。
他说:“我觉得这种缓冲是积极的。有了这一段痛苦的插曲,我可以从别人的意志中解脱出来,坚持做自己。如今,我充满激情。”
(欧洲时报/ 郎美智 编译报道)
编辑: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