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周三巴黎地区大气颗粒污染达到峰值,政府相关部门日前也出台配套新规,禁止污染最严重的车辆在巴黎市区及近郊行驶。从2019年7月1日起将限制贴示第4类“空气污染程度”识别标签(Crit’Air)的车辆行驶。
根据巴黎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协会(AIRPARIF)测得实时数据显示,27日巴黎地区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达到空气污染警戒水平。而这样的浓度按照中国标准换算又大概是怎样的空气质量指数呢?
对于不同浓度的污染物所定义的污染等级不同。因为法国标准对PM2.5不做考量,我们不妨对比两种标准中PM10的浓度所对应的污染等级。(PM2.5和PM10的差别在于微粒的直径不同,对于后者的浓度的测量显然包括前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图表可以看出,在法国的标准里,周三所测得数据79µg/m³所对应的是空气质量差,并且已经位于“差”与“很差”的临界点。而在中国标准中,79µg/m³所对应空气质量指数IAQI为50-100区间范围内,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二级,“良”,黄色,远达不到中国标准中橙色预警或者更高一级红色预警程度。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法国直接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对应于空气质量标准分指数,中国运用一个公式来根据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其对应的分指数,去计算最终空气质量指数IAQI。所以只看PM10单项指标并非完整数据源,这是主要污染物对应空气质量级别,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巴黎地区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对于国内标准并不算重度污染(其实轻度污染都算不上),但是法媒还是贴心地为巴黎居民提供了不少关于空气污染的知识科普,整理了一些关于空气污染常见的五大误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空气污染,汽车是只此罪魁祸首
不完全对
“空气污染”与多种成分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包括氮或硫的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微粒物质和臭氧等次生污染物。
根据法国环境和能源控制署ADEME数据,63%的氮氧化物(NOx)及刺激呼吸道的气体均来自汽车或柴油车发动机的燃烧。2月27日美国一项研究宣布,汽车废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2015年导致全球约38万5000人过早死亡,而柴油车是罪魁祸首。
空气污染另一重要污染源:微粒物质,来源则更为多样:公路运输制动粉尘(15%),木材供暖(27%),农业(31%)或工业(27%)。有些也为天然来源,如花粉和火山喷发。
所以,尽管汽车因为发动机燃烧等原因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诱因,但它们并不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只此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在空气污染加重的时候,不仅仅有针对车辆的对应措施(减速、限行等),也有针对工业烟囱和废弃物燃烧的相关禁令。
2.雾霾高峰天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错误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这个话题总会触发政府部门的警报和对应措施。但现实真相是,全年我们呼吸的空气都处在污染中,只是程度极低而已。
在巴黎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协会(AIRPARIF)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巴黎大区(Ile-de-France)虽然只有12天空气质量处于预警水平(这一数据在2016年为17),但实际上每天都有10万巴黎大区居民暴露在过量PM10污染物下,而遭受日常性氮氧化物空气污染的巴黎大区居民数量则达130万。
更残忍的事实是,多个近期研究表明,并不是在空气污染高峰期人类健康受危害才最严重,反而是长期处于低度空气污染中,人体受危害较大。
3.雾霾天,开车会比骑自行车更健康
错误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即使污染严重,走出家门上班依旧是必选项。但选择怎样的通勤方式可以使得路上呼吸更少的污染空气呢?步行、地铁、自行车还是开车?
可能大多数驾驶员都觉得自己身处在汽车舒适环境里,比起骑自行车或行人呼吸更少的污染空气。然而,这样的想法被近期研究打破。
事实上,根据Airparif 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汽车或公共汽车的密闭空间中,测得的微粒物质和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特别是堵车时。而地铁也因为车厢行驶和制动等原因造成了空气中微粒物质浓度很高。
所以,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里,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是受到空气污染影响最小的方式。这主要归功于空气流通。而当我们远离主要交通繁忙道路,则受到的影响更少。所以,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时间段,反而更建议单车出行或步行,不过需注意速率,均匀缓速以尽可能减少吸入空气量。
4. 雾霾严重,家里关窗为上计
错误
和上一则提到的汽车同理,身处密闭空间并非对抗空气颗粒物污染物的对策。除了工业事故情况以外,卫生部建议在空气污染期间也需要对房屋进行及时通风,当然通风也需要避开在一日之内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时间(清晨和傍晚时,空气中微粒物质污染最为严重,中午和傍晚臭氧空气污染最严重)。
更值得引起注意的事实是,室内空气通常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严重,因为清洁产品、烹饪食品、化妆品、香薰蜡烛、油漆和家具材料所散发的颗粒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5. 遇到雾霾,戴口罩就好了
错误
防霾口罩被卖家宣传为一种阻挡颗粒物、气体、花粉、烟雾、病毒和细菌的有效保护工具。越来越多的骑行者和行人选择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里佩戴口罩。
但是口罩真的有效吗?在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安全局(ANSES)2018年所公布调查中,它并不建议骑车者配带防霾面罩来对抗空气污染。事实上,法国骑行者自行准备了多种手段来防污染:运动围巾、医用口罩以及各类品牌的过滤面罩,甚至有人借精油抗霾。
不过,按照ANSES相关负责人Guillaume Boulanger的说法:“我们不建议佩戴这些所谓的保护措施“。例如,外科医生口罩“只有一个用途”:避免他人接触到自身唾沫等,但却不能隔绝来自外界的污染。一些放置在鼻腔里的过滤器拦截污染物的能力也堪忧。至于覆盖鼻子和嘴的口罩,它们的确可以“阻挡细小颗粒,但对诸如二氧化氮、苯等污染成分却无能为力”。
另一个问题是,口罩制造商多是在实验室中对产品进行测试,而实际使用情况要复杂得多,一个小细节就可能使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佩戴面罩前需要剃须,因为毛发很可能会影响面罩的密封性,从而使被污染的空气潜入内部。同样,冬季骑行时的其他配饰(如帽子)也可能会影响口罩有效性。另外,特别是ANSES担心的是,戴着面具会给人一种“虚假的保护感”:“佩戴这些装备的骑车者甚至感觉良好到在车辆众多的大路上骑行”。
(欧洲时报/ 傅嘉丽 编译报道)
编辑:傅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