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信那个十七年前
一身傲骨的“康熙”,
会让世人看见远方的希望。
· 华人瞰寰球诚意推荐 ·
本文来自于公众号:最人物
ID:iiirenwu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天,素来与“娱乐”、“热搜”
这些流行文化绝缘的陈道明,
突然登上了热搜榜。
许多人心生疑问,
这位老艺术家难道开始搞事情了?
点开一看才知道,
陈道明当选了
新一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对于当下的观众来说,中国电影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分岔路口。
一步走错,便会流于烂俗。而及时纠错,则能真正迎来一个新时代辉煌。
此时,陈道明的当选,不论是对中国电影还是中国观众,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针强心剂。
热搜微博下面有一条评论这样说道:“恭喜陈道明老师,终于可以说一句实至名归了。”
这句话何尝不是说出所有人的心声?
镜头下的陈道明,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经63岁的男人。岁月在他的脸上,只留下了从容与豁达。
清代的陈伯崖有这样一句诗:人到无求品自高。
与其说陈道明是一个演员,不如说他是一个文人。在利欲熏心的娱乐圈,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处世哲学,可以做到独善其身。
他无奈于世道,世道也无奈于他。
“傲骨”二字早已写满陈道明的人生。
01
1955年4月26日,北方正值乍暖还寒时节。天津的一个书香世家,在春风之中,喜见贵子。父母欣喜若狂,为其取名陈道明。
陈道明自小饱读诗书,善于思考。原本他的理想是医生、外交官等体面的职业,“演员”二字从未出现在他的人生规划里。
直到1971年,为了躲避上山下乡,陈道明阴差阳错地考入了天津人艺,成为了一名演员。
那段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七年的时间他都在跑龙套,演了匪兵、特务、八路等许多小龙套,站在台上一句台词都没有。
他却热爱上了演戏。
对于那时的陈道明来说,能站在舞台前说话,是一种光荣的存在。
跑龙套时在一个仅有二十分钟的独幕话剧中,为了演好工人这个小角色,他在炼钢厂,待了足足三个月。
排练数次后,当他穿上那套炼钢服走上舞台时,内心早已拥有一名炼钢工人的深刻体验。那身衣服已经变成他自己的,而不是戏服。
上天从来不会失信于心存理想而努力的人。1978年陈道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因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青年溥仪一角而一夜成名。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成功,陈道明说那或许就是我的命运。
之后他又于钱钟书《围城》中,将那个玩世不恭、酸腐气息浓郁的文人方鸿渐,演绎得入木三分。
剧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是:“你不讨厌,可你这个人全无用处。”
这说的正是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一个骨子里清高自由的知识分子。
钱钟书先生在看了全剧后,赞扬道:“陈道明让我看到了活的方鸿渐,表演传神。”
正是因为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陈道明与钱钟书结缘,成为了忘年之交。
“父亲和钱钟书对我一生影响很大。90年代后,有一段时间我挺浮躁,后来我跟钱老先生一共聊过三次。
钱家只此响的东西就是药罐子,在钱家能闻到的是书香。
那时突然感觉到在这种文化老人面前,你的摇头晃脑啊,自以为是挺可怜的,因为那个时候正是自己觉得自己像个人物,突然感觉人家是真正的文化人,我们只是饰演文化的人。”
凭借这个角色,他荣获了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理想男演员奖和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但就在鲜花与掌声蜂拥而至时,陈道明却回绝了所有的片约。
这样的个人原则固然使他看起来有些“孤芳自赏”。
喧嚣过后,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陈道明离开了演艺圈七年。
陈道明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的眼中,是“好演员”的代名词。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
推动这些作品诞生的,正是他生命中,那个独有的“90年代”。
在那个辉煌和迷惘交织的岁月里,陈道明没有选择挥霍,而是选择了沉淀。
自此,他开始沉下心来。在不断地修炼中,成就了一个更加从容与本真的自己。
02
沉寂数年后,2001年他带着作品《康熙王朝》与观众重逢。这七年的时间,让陈道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老戏骨,为了让自己把康熙演得透彻,他用无数个日夜翻烂了《清史稿》。
对于演戏,他自始至终保持着敬畏与赤诚。
回归的陈道明无疑再次引发收视狂潮,自此奠定了他在演艺界的实力地位。
在很多人眼里,陈道明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可他却不以此为傲:“知识分子无非是小事不去做,大事做不来。”
当很多投资方与导演找他合作时,对于那些自己不满意的剧本,他会果断的回绝,不想为之而为之。
人家请他去拍电视剧,他说“你们这剧本不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