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 疯狂的西人家长让华人虎妈都慌了 学区房加价狂抢 自家娃*成学渣

来自:心中的海那边 0 0 2019-01-23

一种来自上层精英及中产阶层的日益强烈的整体焦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虎妈”文化已成北美主流,中上阶层与知识阶层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近乎执迷。越来越多中上层家庭坚信,上学必须要上常春藤……

 

这个周末,一个华人妈妈“桑桑姐”讲述的故事在朋友圈被疯传。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看完后不知道你焦虑了没有?

 

抢学区房失败

 

对于华人家长而言,买房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这是否为学区房,这一点,放在美国、加拿大或中国都适用。

 

因为搬家,这位华人妈妈需要重新找房子,在她看来“只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都是10分满分,才意味着这个房子是育儿的风水宝地。”

 

然而风水宝地得靠抢!看了一个月,心仪的学区房一套套以光速卖出。焦虑之中,他们看到一套“10分学区、还在初高中隔壁”的房子新鲜上市,还在出差的爸爸立马飞了过去。

 

“一进门,玄关处就挂着一家人在藤校参加毕业典礼的合影。房主用云淡风轻的口吻说,三个儿子,都上了普林斯顿,自己想换个湖边的房子,钓钓鱼,享受人生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等啥?这对华人爸妈立马下offer,一分钱没砍价。

 

然而,就在华人妈妈心里美滋滋以为坐拥藤校的学府大宅已经到手的时候,经纪迎头给了一盆冷水:“现在有4个买家在抢这套房,已经加价5万刀了。”

 

竞价失败,华人妈妈曲线救国,先在小区里租了一套。

 

来自天才班的打击

 

这么多年来,大家看到的都是北美教育如何轻松,小朋友们放了学也没有作业,纯粹就是玩。华人妈妈一开始也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在小区疯玩,直到一次数学考试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妈妈看来,“美国的数学嘛,还不是渣渣”,全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孩子数学好

 

家长会时,当老师委婉地提醒孩子在数学方面还有提高空间时,娃爸还没有领会到背后的“深意”,充满自豪地接话:“我们是中国人,她的数学应该是不错的。”

 

然而,真相却是,孩子“跑赢了70%的全美国学生,但是,在我们班上,她连平均分都还没有达到。

 

这对拥有双博士学历的高知父母听完立即惊呆了。

 

打击还在后面——他们终于买到了学区房,隔壁也是中国人,孩子和自家孩子同一个年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这家孩子放学后永远有上不完的课——钢琴、舞蹈、数学……在听说他们给孩子报了数学补习班后,他们逮住人家妈妈询问,为什么孩子数学已经这么好了,还要补课?

 

结果对方一脸震惊:“你不知道吗?那个是数学天才班(Gifted Program),连续两次考试成绩99%的孩子才能进,学习高年级数学。附近的中国孩子都进去了,就差你们家的了。”

 

打击接踵而至。不久,妈妈发现孩子的一个好朋友是全年级的首要名。该姑娘精通四门母语级外语,分别是英文、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现在中文进步也很大),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竞技体操,读的都是厚厚的希腊神话、文学名著,性格也温柔可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这位“学神”的妈妈,在家自编教材,一年级就让孩子学完了三年级数学,二年级学完了小学数学,三年级已经在讲三角函数和高中数学。

 

她曾经给校长和学区多次写信,要求每天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并强调私立学校三年级的作业量都是两个小时以上,还感慨,俄罗斯、中国的孩子都这样,“美国公立教育这么放纵孩子,明天拿什么和他们去竞争?”

 

进“地牢”才能出成绩

 

连番的打击让妈妈感慨:怎能怪孩子学渣,不争气的,是家长自己。

 

他们连夜布置地下室,每日亲自辅导孩子功课。和全寰球的父母一样,焦虑的吼声不时充斥地下室,可怜的娃已经将这个Study Room形容为地牢(Dungeon)

 

好在,辛苦有所值,娃的成绩一路突飞猛进,数学终于有了99%。刚想放松,被却告知,如果下次考试成绩不到99%,还是会被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收关,妈妈感慨: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谁说国外的孩子童年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玩?原来“底层的孩子才有岁月静好,中产的孩子都是负重前行。”

 

分数一样是北美学生的命根

 

是的,越来越多的华人家长如今都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过去我们以为的北美“轻松”教育,越看月像一场“骗局”。

 

不只是华人家长,越来越多的北美中上层家庭坚信,上学必须要上常春藤。

 

曾任百事可乐和大通银行副总裁的盛名企业家纽鲍尔就说:“除非去上大学,否则你不会走上生活的上升曲线;今天在美国,教育是成功的关键。”

 

从幼童开始的教育竞赛,在美国知识阶层早已不是秘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国知识精英最集中的纽约,每年学费几万美元的贵族幼儿园成为精英家长们竞相争取的目标。”

 

一项研究也发现,从婴幼时期到小学六年级,美国中上阶层的孩子比穷人的孩子平均多接受了6000个小时的教育和其他智力发展活动。

 

包括父母陪读、学前教育、课外活动、暑期教育和游学等。这一起跑线上就产生的巨大差距,将会伴随这些孩子的整个人生历程

 

而在高中阶段,这种竞争体现得最为激烈。

 

美国名牌私立中学的历史要早于公立学校,这些学校原先的主要目的是向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输送学生,因此获得“预备学校”之称。

 

有调查显示,1998-2001年,如果把美国所有高中按照毕业生进入常春藤老三大(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比例排名,那么排前100名中,有94所是私立学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名美国的华裔母亲还说,美国人之所以热衷让孩子参加体育赛事,其实还有一条心照不宣的理由,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小小一条赛道就能让孩子有了竞争意识,告诉他们人生有时候不是几分之差,而可能就是零点几分之差,你就名落孙山。

 

没错,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必须锱铢必较。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是一样。


 

美国大学招生尽管讲究综合素质,但代表学业成就的“高考”成绩仍然是其中的关键项目

 

例如,作为SAT摸底考试的PSAT成绩,是所谓全美荣誉奖学金的入围标准,尖子生的标志。又比如中学生总统奖,学业部分的初选名单就是SAT每次应试中每个州的男女“状元”和“榜眼”。获得这些奖项的提名,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砝码。

 

因此,随着常春藤名校入学竞争的低龄化,在精英父母集聚的地区,课外补习和私人辅导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行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纽约时报》2013年报道,纽约市的高档私人家教每小时学费是600美元,半天辅导的费用超过大多数工薪人士半个月的薪水。

 

不要以为只有美国如此,邻居加拿大,各种补习班风生水起,中产往上家庭的孩子,虽然一样是3点放学,一样的是周六日双休,但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几乎都奔波在补习班或课外班的路上,成为再常见不过的风景。

 

学区房也是如此。菲沙研究所每年评选的中小学排行榜成为家长们购房的红宝书,对附近学校的要求远远高于房屋的新旧、格局或其他因素。




是的,在全球化的时代,你面对的再不也是隔壁邻居家的竞争,你面对的,是全寰球和你同样优秀的孩子。阶层在日渐固化,教育是只此出路。

我们还在讨论“起跑线”的时候,上层社会的孩子已经快接近终点了。

 

你不跑,终点永远那么遥远,你跑了,才可以一点一点逼近。

 

人生并不容易。努力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