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必读之二:你为什么要花钱送孩子出国读高中?

来自: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0 0 2019-01-21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今, 出国留学已成热潮, 而且还有越来越低龄之势。 


据统计,2009年至2015年间,从中国来加拿大读书的留学生中, 18岁及19岁的学生持续减少,15岁至17岁的学生人数则增加到超过了三分之二! ......  这一数据表明, 以中国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加拿大大学的人数很少, 更多的人是选择在高中阶段出国读书, 以加国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申请本地大学, 而这已成为目前中国家庭海外教育投资的一个主要趋势。 


为什么这么多家庭要把孩子送出国读高中? 国外与国内的中学教育总归有什么不同而值得家长花钱投资甚至舍身陪读?  


有人说, 西方是素质教育, 比我们累死累活的应试教育好。 那什么是素质呢? 会弹钢琴会画画是不是表明素质很高?  如果真是那样, 孩子们根本没必要出国留学啊, 留在家里练琴练画不是更方便吗?  


老实讲, 在西方, 愿意去练琴练画的孩子还真不多, 但西方的高中生大多要比国内的高中生更懂事, 更活泼, 更有修养, 也更具有社交能力。他们“素质教育”的含义其实并不只是技能素质, 更重要的是行为素质, 所以称之为"人本教育"更合适---- 以人为本, 人人皆可成才。 


乍一听这话好像是在描述我们心目中的大学? 因为似乎只有大学才配谈论“成才”和“素质”等概念对吧?


没错, 国外就是把我们所设想的某些大学教育的内容“下放”到了基础教育, 并把行为素质的培养渗透进了整个十二年义务教育, 尤其是高中阶段。 


换句话说, 出国读高中, 不仅仅是为考个好大学, 还是为弥补国内高中忽视或不重视的东西, 是体验一种全新的自我成长方式, 是为获得在大学阶段根本就没人教你的东西 ---- 因为人家指望你早该拥有了! 


何以见得? 那我们今天就来解读加拿大和中国高中教育的体制差别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首要, 加拿大上大学不用考试!

 

中国有高考, 申请留学美国要有SAT考试, 申请英国的要有A-level考试, 但如果选择留学加拿大, 你会大吃一惊: 加拿大没有一个固定的考试!

 

没有高考怎么选拔人才呢? 很简单, 靠平时的学习表现。 加拿大高中是四年制(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申请大学基本上就是靠十一和十二年级的平时成绩, 加上各种课内课外表现的综合评估。 这样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病, 同时也能较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和表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既然没有高考, 既然要高中收关两年成绩的积累和表现, 那孩子就得出来读高中啰!  也许,身在国内直接申请国外大学的孩子也有一些, 但那些不是国际学校就是外国语学校, 所学的课程与国际接轨并承认学分 ......  而普通的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踏实前行的。 


所以, 出国读高中, 最晚不能晚于十一年级(即国内高二), 最理想的是出来读九年级(即国内初三)。 后面还会提到, 加拿大高中是采用学分制, 需要拿够30个学分才能获得高中毕业文凭, 而申请大学需要有六门主课的学分和优良成绩 ---- 这些都来源于十一和十二年级的平时积累。 


如何积累? 每日的课堂小测试,平时作业, 项目完成, 课堂表现, 演讲水平, 合作精神, 阅读能力, 搜索能力, 课上讨论参与度, 考勤记录等等, 都会成为计算收关成绩的重要因素。 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日常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 不仅仅只为考大学, 而是能终身受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二,与大学类似的学分制

 

加拿大的高中是采用学分制的, 几乎跟大学一样! 也就是说,学生每上一门课程都会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学分, 只有修够了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比如, 高中毕业需要修满30个学分才能毕业 ---- 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 每年至少都要修读五六门课,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 每门课都是一个或两个学分。当学生在临近毕业发现学分不够时, 就需要补课去获取学分,而学校的辅导老师通常会告知你需要补哪个专业, 哪里有得补课以及时间安排等等。 

 

这一点和中国的教育模式是有区别的。 学分制的好处是, 学生知道自己需要选择哪些课程而放弃哪些课程, 而不必象国内那样千篇一律地要学习所有科目。 比如, 不喜欢法语的孩子, 在修读完九年级的法语之后就没必要再继续选法语了, 因为他已经获得了高中毕业所必需的法语的一个学分; 不喜欢数学的孩子, 或将来打算读文史艺术类的学生, 在学完十年级的数学之后就可以不再选数学(高中毕业要求有至少十年级数学的学分), 而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文史类科目上......  诸如此类。 


这是一种很灵活的体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和选择, 并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以及着手为未来做打算的前瞻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三, 尊重天赋,培养兴趣的选课制度

 

对应上述的学分制,加拿大的高中教育实行选课制。也就是说,学校会为学生提供五花八门的课程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并得到相应的学分。

 

一般来讲, 越是声誉好的学校越能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 在这一点上, 也许华人和西人家庭对于“好学校”的定义不同, 华人看重学校的专业学术能力, 西人则注重学校在课程资源上的多样化和趣味性。

 

我记得我孩子在九年级时曾带回一张选课表, 除了我们熟知的数理化和历史地理等课之外, 居然有缝纫, 木工, 烹调, 陶艺, 考古学, 神学, 社会学, 音乐, 绘画, 以及西班牙语汉语印度语等等! 我看完了表格哈哈大笑, 说儿子你将来打算做啥呀! 他也毫不含糊地揶揄道: 我将来是会去修屋顶的!(那段时间我们家邻居正在修屋顶)......  


有一日之内, 他带回一条做成了的休闲短裤, 把全家都惊呆了! 天啊, 这个大头儿子居然会做缝纫! 还是用奶奶那个年代的脚踩缝纫机做出来的!......

 

选课制, 就好比野营的孩子到林里采果子一样, 你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果子, 但绝不能空手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受孩子喜欢: 没人逼我, 也不必竞争, 自己爱干什么就选什么! 多好!

 

你可能质疑,学校提供那些课程有啥用?能不能考大学? 


但人家的理念是: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 而即便上了大学也要过烟火人生, 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独闯寰球的资本, 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育, 就是要保证孩子毕业时是个懂得思考和选择的成人, 而不是只会为分数哭鼻子的巨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四, 层次分明的走班制教学

 

因为是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关系, 加拿大的中学是走班制教学, 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室, 经常换。 

 

不知大家看欧美电影时有没有留意到, 高中的孩子, 每个人都有一个locker,  就是带锁的柜子,一般是分布在教学楼的走廊两边, 沿墙而设, 呈长条状。 只要下课铃声一响, 孩子们都会一窝蜂地涌到走廊里, 跑到自己的柜子前, 快速地换书籍, 拿文具, 塞衣服, 然后又迅速地跑去楼上或楼下的另一个课室, 那里早已坐满了叽叽喳喳东倒西歪的学生 ...... 

 

那就是国外高中的景象。 很忙碌, 看上去乱糟糟, 实际上充实有趣。 

 

走班制教学一般是每个年级都有一个Home Room Teacher(母班老师),  类似于中国的班主任, 但又不完全一样。 那个老师自己也是某一门课的教师, 作为母班老师只是附带的职责而已, 除了宣布一些条款, 发放一些通知表格之类的, 其他的基本不管。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 高中阶段, 对孩子"管教"的成分已经淡化, 凡事靠自觉! 孩子若是忘了错过了缺课了不及格了, 都是自己的责任; 虽然不会有人训斥, 但一切都会在年底的成绩报告单上体现出来, 不努力就没啥好果子吃。

 

因为选课的不同,学生经常要从一个课室换到另一个课室, 所以班上的同学也会随所选课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一点与国内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也有差别, 但这种方式也为学生们彼此交朋友提供了机会, 为孩子的交友能力和适应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