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夸克上架的第87个杂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大部分国人的观念中,表扬似乎并不是为大众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信奉打击式教育,认为表扬会导致孩子产生骄傲心理,从而不思进取。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父亲一直都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印象中他没有当面表扬过我(在我背后表扬我那我相信肯定是有的)。然而这是一个误区,今天来谈一下表扬的力量有多大,特别是对不自信的孩子。有一位叫大脸的作家,他写过一篇《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在我小时候,我父亲经常给我表扬和鼓励,我现在是不是会更加自信,更认同自己的价值。资料来源还是上次那本Incredible Years. 再次推荐国内的爸爸妈妈,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报名这个项目的家长课程,个人认为非常受益。不是托,没收广告费,真心分享而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什么表扬如此重要?
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是适度的表扬。根据Incredible Teacher里的描述,老师(个人认为家长也一样)的持续性且有意义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并对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的良性关系很有好处。这些因素都能辅助孩子的学术表现,以及减少破坏性行为。而也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表扬更能促进孩子的情感,社交和学术能力。但很可惜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成人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负面行为上,这反而导致了孩子的负面行为愈演愈烈,尤其是那些被我们安上“调皮”标签的孩子,因为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关注。仔细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孩子,仿佛是故意弄出一些声响,你越不开心地教训他们,他们就越开心?你一脸怒容,他们一脸邪魅的笑。因为他们觉得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获得成年人的关注。
我知道一定会有爸爸妈妈质疑和顾虑,表扬真的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吗?书中也整理出了一些类似的问题,并附上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如果只表扬一个孩子
会让其他没受表扬的孩子产生不安吗?
如果家里有两个娃以上的父母一定会很关心这个问题。
其实很简单,是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表扬,但是不一定要在同一时间或同一件事情上受到表扬。只要大人持续性地给予他们的表现积极的反馈,他们就不会觉得不公平。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间段内,大人对每个孩子的积极行为都有积极所馈,这样不旦不会引发孩子的嫉妒心,反而会相互表扬。
相对于大人给予的肯定
是不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判断
他们的行为是否值得表扬呢?
诚然,让孩子自行判断他们的成就很重要,这样他们内心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也不会过多地依赖外界的评判。
不过要注意的是,自我评估和自我表扬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如果一个孩子是来自于一个很有表扬氛围也关注孩子的自尊的家庭,他们相对于别的孩子将会更有自信地进行自我评估,大白话就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经常被肯定,所以很自信,也更容易自我肯定。然而,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还未发育健全(关于社会情感请参考包子上一篇文章 incredible years),所以他们还是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来促进他们内心的自我肯定。这句话挺拗口的,我这么说吧,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希望受到外界的肯定,外界的肯定多了,就越来越自信。大家联系一下自身的例子,是不是如果被人夸了,就算你脸上不表现出来,内心也是十分窃喜的,被夸得多了,而今后你再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的觉得,我对这件事是很在行的,我一定能做好,而且可能会越做越好。
表扬会不会导致了
孩子只是为了取得大人的表扬而表现良好呢?
想必这个问题是大部分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了。
我想很多爸爸妈妈不愿一直表扬孩子,都是担心过度表扬会让孩子骄傲自满,过度自信,从而导致孩子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没有正确地认识。又或者他们担心孩子表现良好只是为了取得大人的表扬。而有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得到老师或家长适时的表扬,鼓励,教导的孩子们会将这些积极的肯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我肯定,从而建立发展成为高自尊(positive self-esteem)(Cameron & Pierce, 1994)。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自信,会从容面对失败,并且随时年龄增大他们就不会需要那么多来自外界的肯定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这些能力包括了自我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rophy, 1981)。
表扬也有讲究的,相比于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受到表扬,孩子应该因为在过程中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毅力而受到表扬,这种表扬会更有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呢,很多研究也表明了从小缺乏表扬的孩子反而会更因为想要得到表扬而有目的地去做好良好的表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表扬的频率应该要多高呢?
什么样的行为该表扬取决于孩子本身的能力和动机。
对于那些不愿意冒一定的风险,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或者害怕大人或者同龄人不喜欢他们的孩子们,表扬他们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比表扬他们完成了某一件事来得更有效。相反的,对于那些比较有自信的孩子,表扬他们完成了一件事的这个结果会更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大人要让孩子知道,有些错误是被允许的。如果因为犯错就被批评的话,孩子在一开始就不会愿意去冒一定的风险去完成一件事。举个例子,在一个东西被成功发明之前,总要经过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实验,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会因为实险失败,就去批评做实验的人,我们更注重的是收关成功发明的那个结果。因此,有些时候,就算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一些小错误,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大人的关注点应该在孩子的做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那些小错误。
为什么有些孩子对表扬没有回应?
对于在一些从小被严厉惯了的孩子,突如其来的表扬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要以什么样的情绪来面对。所以他们会选对不回应,甚至拒绝你的表扬。这些孩子其实是内心里有一个铠甲的,他们会表现得他们并不在乎表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回应大人的表扬。面对这种情况,成人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引导,用积极地态度去表扬这类的孩子。而对于有些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性格散漫的孩子,如果老师在表扬的时候没有用特别夸张的面部表情或是语调表扬,他们是领会不到的。
如果孩子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我是否应该表扬呢?
我们以画画为例,如果大人对小朋友的期望是希望小朋友能用画表现出很多细节,然而有的小朋友就只画了简单的几笔,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表扬呢?
事实上呢,如果大人把关注点放在小朋友已经做到的事情上,比如说,哇,看上去你画了一个xxx,很棒哦!这样的正面反馈会让小朋友更加享受画画的乐趣,下一次还会继续想画画。如果你直接批头盖脸来一句:我让你画xxx,你怎么画了xxx?这种话就很扫兴,很打击小朋友的积极性的。如果此时,旁边有另一位小朋友的画,正好达到了大人的期望,大人就可以转而去表扬那位小朋友,哇,你画了xxx,因为你用了xxx,这样显得这幅画更有趣,或者更生动,真是很棒的画啊!在这里情形下,老师和第二位小朋友的对话就会给首要位小朋友造成影响,他就会思考,是不是下次画画,我也可以用这样的技巧而让我的画更加生动呢?然后在稍迟一些的时候,首要位小朋友一个人的情况下,大人可以再次讨论一下他的画,鼓励他下次作画的时候,可以多加一点细节,让画更生动有趣。这样的表扬方式并不是大人在溺爱小朋友,反而让小朋友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同时又得到了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的鼓励。
为什么所谓的“差生”需要更多的表扬?
所谓的“差生”需要更多表扬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被大人斥责或者被同伴嘲笑,这些导致了他们的低自尊,这样的孩子是很渴望关注的。
为了取得关注,他们会故意调皮捣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大人要善于抓取他们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甚至有的时候需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做出良好的表现。比如我的幼儿园有个小男孩,他属于不自信,不敢大声说出自己需求的那种类型,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是属于跟随的那个角色,甚至会为了赢得别的小朋友的好感,会说一些很无聊的笑话。所有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不自信。但是他有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玩乐高啊之类的建筑类的玩具,而且他每次搭建出来的东西都挺有意思的,于是每次他在玩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会夸他搭的东西特别棒,特别有趣,他听了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内心的窍喜。与此同时,我还故意问他问题,引导他让他描述他搭建的那些东西都是什么。而他描述完之后,我就表扬他,说他的创意特别有意思。久而久之,他就会很自然地和别人交流了,也敢大声说出自己的需求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表扬其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表扬对孩子的身心,学术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下一篇,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表扬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次先到这里啦!
感谢继续关注我们,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