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隶属于南充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自西周开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阆中因其在上个世纪的冷落使得城市旧貌得以较好保存,老城区内的明清建筑保存较多。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阆中近年来开始名声大噪。阆中古城因其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和明清建筑风貌成为了旅游热点,如今已跻身全国四大古城之一。
2018年9月20号,我们一日漫游阆中古城,这是我们古城一日游的路线图。古城游览可以购买套票,包含张飞庙、中天楼、文庙、川北道署、贡院、华光楼等共六个景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酒店就坐落在嘉陵江边上,并且紧邻阆中古城,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首先来到离酒店不远的古城西门,也叫澄清门。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阆中还基本完整地保留着明代的城池,后来城墙和城门陆续被拆毁,如今的西门城楼是近几年复建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入西门后是西街,走不远,北侧是阆中中学,南侧是阆中绸厂旧址。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约两千名上海人来到阆中安家落户,在这里建成了阆中绸厂,其生产的军工纺织品主要是空降兵降落伞和卫星降落伞等。如今阆中绸厂留下的旧厂房,被作为历史文物得到保护,正在进行改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走到西街中段,来到了“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大门正中檐下悬挂盛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汉桓侯祠”牌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门后面是明代所建敌万楼,飞檐斗拱构造精致,前后檐下有巨大匾额“灵庥舄奕”、“万夫莫敌”、“雄威”、“虎臣良牧”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殿后面是连在一起的后殿与墓亭,内供张飞坐像。墓亭后接桓侯墓,封土成椭圆形,高约7米,冢上林木葱笼,古树参天。张飞墓的封土堆之大令我们咋舌不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进入中天楼,拾级而上,可以俯瞰古城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透过楼梯旁的圆窗,古城的街道和游人,鳞次栉比的屋顶,翠绿的柳槐,以及嘉陵江对岸的锦屏山,仿佛一幅画扇,展现在眼前。
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四周围古城民居尽收眼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重重叠叠的四合院,纵横交错的灰色屋瓦,无声诉说着古城历史的变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小天井内一盏红灯高挂,顽强伸出天井的树枝,仿佛一抹亮色,在一片灰暗屋顶中显露出了生机和活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欣赏过中天楼四周的景色,已到了吃午餐的时候。据说阆中小吃四绝是保宁醋、白糖蒸馍、热凉面和张飞牛肉。我们在中天楼下买了只烧鹅,配上阆中有名的牛肉凉面和川北凉粉,解决了午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中天楼转向北,沿北街走到头,来到了阆中文庙。各地文庙建筑一般都仿照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已形成了一套规制,所以看起来都差不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北街北端折回向南,在学道街拐向东,我们首先来到了川北道署,俗称道台衙门。大家对省衙、府衙和县衙可能还比较熟悉,这道台衙门还比较少见。它是明清时期,在省级和府级之间增设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川北道是其中之一,所辖包括今南充、广安、遂宁、巴中、广元等大部分川东北市县。阆中历来是川北重镇,从明洪武四年(1371)始设川北道台,直到民国初年(1913)废止,川北道均设置在阆中,历经500多年,如今的川北道署是几年前在其旧址上重建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进入仪门后,来到大堂院子。院子前方正中是个戒石牌坊,上刻“公生明”,意思是公正便能明察事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大堂,也称公堂,为衙署建筑群的中心,高大雄伟,是道台听政、布令、复审要案的地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堂两侧有写着“回避”、 “肃静”等字样的牌面,以及供记录文书用的案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堂前也有一面大鼓,放在一个高高的木架上,叫作堂鼓。一般道台老爷上班和退堂时会敲鼓,有的堂鼓是用来专供那些来不及写帖子告状的老百姓鸣击叫冤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堂后面是二堂,和大堂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公开审理,一个是秘密审理。二堂的后面还有三堂,是道台老爷会见客人和阅读、休息之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贡院临街一面是一长排平房,平房中间为游客进入的大门,实际上就是古代考生进入考棚的入口。进入大门后,迎面是龙门,大概是鲤鱼跳龙门之意。龙门的门槛很高,意味着跨越龙门、金榜题名很不容易,想当年我们也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进入龙门后便是贡院的前院,这是一个清代所建的木结构长方形四合院。东、南、西三面的平房用作考舍,北面一排房为考务室和致公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收卷之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考舍又叫“号房”,考生每人一个单间,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院中有这个十字形廊道连通南北东西的平房,显然是因川北地区多雨而专门设计的,廊道两边设置有长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廊道北端是至公堂,考试期间主考、监考就坐在堂前巡视。致公堂左右分别为誊录、弥封等考务用房。咱这山寨版的主考官也是一幅正襟危坐的样子,呵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至公堂是贡院的正厅,为主考、监考的办公场所,“至公”是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至公堂的另一面挂着匾额“内龙门”,这是从后院进入前院的大门。阆中市政府在十年前复建了后院,包括明远楼在内的四合庭院,使得昔日的川北贡院得以完全恢复成三进两院的规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前院通后院的廊道旁,出现这处武试考场,我一看到这比武场就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后院以明远楼为标志性建筑,高三层,全木结构,用于科举考试巡察官员登楼眺望、居高监视、号令指挥、维护考场秩序之所。楼下为衡文堂,是主副考官主持阅卷、录取的办公重地。后院内两侧厢房多为斋舍,是考官们休寝场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离开贡院,它的东边是状元府第、状元阁等。阆中历史上出过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冯涓等五个状元,可以说阆中是四川的状元之乡,状元府第便是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的府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状元府第正对着这条街被称为状元街,我们从学道街拐弯,沿状元街向南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状元街并不长,过了武庙街十字路口,这条街道就称为南街。除了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这条街上还有不少民居大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侯家大院,原来清代一位知县大人的府第,被一位姓侯的主人买下,然后打造成了一家民俗酒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秦家大院,始建于清初。1935年红军曾在此设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建国后为保宁镇政府办公地,现为阆中市重点保护民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秦家大院的陈列室中展出了红四方面军在阆中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途中经过南街上的“火神楼”,它是古代用于祭祀火神的场所,是阆中目前只此保存完好的两层过街式楼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南街走到头是阆中古城的南门楼,明代称锦屏门,清代称延禧门。不过这是2010年,阆中复建的,还复建了一段城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杜家客栈建于清代,为前店铺后居室的民居兼商业型院落,为当时阆中商会会长杜宝山的居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杜家大院为串珠式四合院格局,前后共7个大小不同的院落天井,每个天井各具特色,池台花木,回廊亭榭,曲折幽深,好像连珠串似的从下新街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庭院中的桂花正是怒放时节,一阵风来,洒落一片飘香的桂花雨。整个杜家客栈,既有明代疏朗淡雅味,同时又具有清朝精美繁复的特点,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于一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杜家客栈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吊檐、檐头、门窗、门楣,以及楼梯栏杆,大多有木雕装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雕饰繁复的镂空窗花,是古民居的精华和灵魂之所在,它使深宅大院显得敞亮、剔透、丰富,尽管岁月褪去了油彩,却挡不住它的无穷魅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客栈内的家具摆设,也都具有明清时期的风格韵味,住在这里一定会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在桂树飘香和翠色掩映中,感受那份宁静恬淡的世外桃源之意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杜家客栈隔壁的水码头客栈,历史上也曾经是杜家所有,作为嘉陵江“青龙帮”帮会头目的住所和聚会地点。客栈内部的风格也跟杜家大院类似,九个天井呈串珠式联通。
在水码头歇歇脚,迷失在阆中那份恬然自得、时空交织的悠悠古韵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沿下新街走到头,便来到初建于唐代的华光楼,它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可惜现在正在维修,围网挡住了其风采。我们的阆中古城内一日游也到此即将结束,我们返回酒店驱车前往城北的云台山去瞻仰阆中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