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圣诞,法国媒体探讨圣诞老人的故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信与不信都有道理,端视父母及孩子选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父母来说,要不要让年幼孩童相信圣诞老人,或许是个难题。据“中央社”援引《费加罗报》报道,心理学者鲍以尔(Christopher Boyle)和马凯(Kathy Mckay)在医学期刊《刺胳针精神病学》一篇文章中表示,骗孩子说圣诞老人存在,是背叛孩子的信任,孩子们有一日之内会发现父母在他们人生最初的七、八年对他们胡说八道,他们可能因此质疑父母是否还说了别的谎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鲍以尔和马凯认为,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的故事,是把他们暴露在一种残酷的幻灭中,当他们知道真相,可能会沮丧、会受伤;此外,圣诞老人的故事相当于告诉孩子,世上存在魔法,且魔法是必要的,但“这寰球有糟到让我们认为欺骗孩子10年之久比较好吗?况且,对信教的家庭来说,该如何让孩子相信神与圣诞老人同时存在?”
鲍以尔和马凯表示,有些父母会告诫孩子,无所不在的圣诞老人会知道他们调皮捣蛋,不乖的孩子得不到礼物,但孩子本来就不可能永远听话,如果真的以此为由不给孩子礼物,过度残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也有一派论调认为,圣诞老人的故事不会比《姆指姑娘》或《白雪公主》等童话有害。奥地利心理学者贝特汉(Bruno Bettelheim)在《童话心理分析》一书中阐述,故事能激发想像力,想像力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一部分,孩子们会扮装、编故事,同时明白那是假的,他们发挥想像力不是为了逃避寰球,而是为了更加理解寰球,想像力是他们预想未来、刺激推理能力的武器。
报道引用一份1994年刊登在《儿童精神及人类发展》刊物的文章表示,一项研究调查了52名不再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其中多数自述,当他们发现圣诞老人不存在时,反应都很正面,反而是父母很难过;对许多孩子来说,跻身“知道事实的成人”的愉悦感取代了幻灭,如果成人要求他们对更小的孩子保密,他们会更高兴。
报道还提到,圣诞老人的故事是建立在圣尼古拉(St Nicolas)的事迹上,传达了良善的价值观。许多欧洲国家有纪念圣尼古拉的传统,这名主教活跃于西元四世纪,他出身富裕家庭,却把家产用来救济穷人,慷慨形象深入人心。
要不要让孩童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有支持也有反对的理由,圣诞老人的故事虽非必要,但也没害处,只是父母要留意,不管做哪种选择都别太特别,把圣诞老人当成传说,让孩子自己决定要相信多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