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富贵险中求”,但对一部分海外务工者来说,却是未获“富贵”只余“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持旅游签证打工 被判非法滞留
近日,11名中国人涉嫌非法滞留被日本警方逮捕,另有40余人失踪。此事一出,海外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再受关注。被捕的11人都是持旅游签证在日本打工,且签证有效期为15天,居留时间超出签证有效期,属于非法滞留和非法务工。有人反映,他们是上了中介的当。
这并非个案。中国公民杨某经“朋友介绍”,花三万多元人民币办了“日本务工手续”和旅游签证。结果,“接头人”在机场收取中介费后借故失踪,杨某不懂日语,也无就业资格,流落街头,虽经使馆协调回到中国,但已在日本留下犯罪记录。
中国工人老王满怀希望抵达新西兰,一个多月后却不得不匆匆返回中国。他需要从国内中介公司那里拿回自己的钱,那是他多年的积蓄。
这个“有四年半经验的挖掘机司机”,把他在新西兰的雇主小陈害惨了。上工地首要日之内,老王开着挖掘机把邻居的墙给撞坏了,小陈不得不买材料带其他工人帮邻居一起修墙。发现自己开不好挖掘机后,老王尝试找其他工作,却没有雇主愿意要他,幸好小陈家收留他打零杂挣机票钱。
“挖掘机司机”开不好挖掘机,因为老王的简历都是中介替他写的,老王甚至不知道简历上写着他有四五年的挖掘机经验,他在中国主要是开叉车的。
工作待遇吹得好 原来是血汗工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老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去韩国打工的消息,承诺保底月薪1.6万元,包吃包住。他交了1.8万元中介费,到了发现“就是去农场拔萝卜,550块钱一日之内,一个月只能工作十多天。”不仅如此,还要担惊受怕。当初为了顺利过关,装成去韩国旅游的,时刻害怕被发现“打黑工”。最终,老张逛超市时给家人打电话,被法务人员发现,随即被遣返。
在马来西亚也有一批中国工人经历类似情况,中介承诺每天工资有400至600元人民币,后来发现工作10小时才300元人民币。原本说会申请工作准证,结果是旅游签证。中介承诺工作是刷内墙油漆,到了才发现是刷外墙油漆,承诺住宿有空调,结果不但没空调,床垫被褥都要自己买。20余人决定不干了,又没钱吃住,滞留机场三天,在使馆协助下才得以返乡。
岗位看起来高大上 实际却是当骗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张某被老乡忽悠,到印尼进了一个网络诈骗团伙当话务员,冒充警察通过网络线路打电话给国内居民实施诈骗。很快,他因涉嫌诈骗罪成公安局上网追逃对象。终日担惊受怕,张某最终自首。
菲律宾也是“网络推广”招聘陷阱重灾区,中国公民因到网络赌博公司工作而发生劳务纠纷、证件被扣乃至遭非法拘禁的情况不断上升,许多当事人及其家属到使馆求助。
那么,海外务工应注意哪些事项,才较大可能免于“劫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寻找正规中介公司:每桩劳务纠纷案件背后似乎都有“黑中介”,因此,找正规合法、资质齐全的中介公司,是出国务工的前提和保障,最简单的是查看营业执照有无“对外经营劳务”这项。
办理与工作目的相符签证:了解签证种类,出国前办妥工作签证,避免非法务工。持旅游、商务签证也能入境他国,但持这些签证在海外工作是“打黑工”。持留学签证在某些国家可以打工,但须遵守相关规定。
了解雇主的经营资质和经营情况:明确出国后从事的具体工作,切勿轻信中介宣传。对于互联网或朋友圈等渠道传播的、熟人介绍的资讯,务必提高警惕。
签署有法律效力的劳务合同:劳资双方要签订正规书面合同,依法保障双方权益。如产生劳务纠纷,应积极协商处理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依法理性维权。合同是否有效,可向当地相关机构咨询。
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证件勿交由他人保管,留存相关证件复印件。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望每一次背井离乡的旅途,都不负最初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