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肯湖(Markermeer)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属于欧洲较大淡水湖之列,起初筑堤造湖是为了调节荷兰其他地区水位,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没有水生生物的污水区。马肯湖原为巨德海(Zuiderzee)的一部分,荷兰1932年筑堤造湖,利用这道长堤隔开北海、对抗洪水,完成一个寰球工程奇迹。荷兰国土有26%位于海平面以下,这项工程造出了内陆湖泊及海埔新生地,却付出了环境代价。在之后的数十年间,用来兴筑隔出马肯湖和邻近爱塞湖(Ijsselmeer)的长堤沉积物被水冲走,沉至湖底,使湖水变得混浊,对鱼类、鸟类、植物和软件动物构成负面影响。 荷兰护林员唐克(Andre Donker)望着灰色的湖水叹了口气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都是鱼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近年来荷兰决定在湖上建造由5个岛屿组成的人工群岛,通过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计划让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重现生机。解决之道是一项大胆举措,符合荷兰人以“上帝创造了寰球,荷兰人创造了荷兰”的自豪作风。
在距列立斯塔德港(Lelystad)8公里处,唐克走在人造沙丘的一侧。其他类似沙丘则延伸至触目可及之处。在700公顷的人工岛上,多数地区覆盖着仍然稀疏的植被。唐克说,这是“欧洲较大的重建作业之一”,“我们必须介入”。他在布满芦苇的实验地带的木桥上说,已经能见到生物多样性增加的初步迹象。
在气候变暖的过程中,荷兰是极易受到气候变迁伤害的国家,这成了荷兰造岛改善生态计划的动力。
上述耗时两年半完工的人工群岛,今年已成为3万只燕子的栖地。专家最近统计,岛上出现127种植物,其中大多是风传种子在此落地生根。
唐克说,水中浮游生物数量“暴增”,“确保鸟类有大量食物可觅食”。灰雁、燕鸥、大白鹭和夜鹭等多种水鸟也回到这个地区,考验这些人工岛复育环境的成果。
(欧洲时报/ 凡桑 编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