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西兰人来说,塔斯曼海对面的澳大利亚总是高高在上,让人讨厌。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新西兰人可能需要好好感谢对岸的澳洲邻居了。
最近澳大利亚拦下了一艘本该开往新西兰的货船,船上居然有不少棕翅蝽。
棕翅蝽,也就是中国俗称的臭虫、臭大姐,这种棕色臭虫对新西兰生态多样性有重大威胁。新西兰本土没有这种昆虫,但由于它在全寰球分布太广泛,几乎每一艘进口船只都有可能“夹带” 棕翅蝽进来,有时候飞机上旅客的行李中也会有这种昆虫的身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经济研究所(NZIER)今年二月曾经发布报告称,到2038年,棕翅蝽入侵可能会造成36亿纽币的损失。棕翅蝽委员会主席Alan Pollard更是表示,如果入侵成功,新西兰的园艺可就完了。
夹带这些“不速之客的货轮,是 Armacup 公司的“凯旋号”。在澳洲被拦下后,货轮已经离岸。澳大利亚农业和水资源部一位发言人表示,“凯旋号”已经被勒令留在海上,直至除虫计划获批为止。
这艘货轮本该于11月5日抵达奥克兰,但目前只能停泊在昆士兰的海岸之外。
对新西兰来说,棕翅蝽给国内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威胁。政府已经批准引入一种黄蜂,如果棕翅蝽大面积入侵,将释放黄蜂控制这种害虫的数量。
麻烦缠身的进口车商
“凯旋号”是用来运送汽车的货轮,被拦截时船上既有新车也有二手车,这些车大部分都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在离开日本前,这些车本该进行热处理杀死棕翅蝽。
“凯旋号”上装载的部分车辆属于二手车进口商 Nichibo。Nichibo 和一家新西兰本地车检公司 JEVIC 属于同一家日本公司所有,但却未能向新西兰交通局披露。日前该公司因此遭到指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JEVIC 新西兰首席执行官 Euan Philpot 表示,该公司严格遵守初级产业部的规定,已经对进口货物进行了热处理。Armacup 公司更表示,该公司在除虫过程中发现,臭虫应该是来自从中国和韩国进口的货物。
不过澳洲农业和水资源部的发言人表示,要弄清这些虫子的来源基本是不可能的。
棕翅蝽之春
棕翅蝽起源于东亚,在天敌的努力下,在当地的数量倒是相当稳定。不过现如今,这种小虫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
棕翅蝽在意大利和美国的入侵让两国非常头疼。最近《纽约客》杂志报道,数万只棕翅蝽入侵了郊区的民宅。短短六个月内,一位研究员甚至在自家杀死了26205只棕翅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么这种棕色的臭虫又是怎么进入新西兰的呢?
主要是靠藏在二手车里,好在新西兰生物安全局已经开始下重手了。9月到来年4月也是这种北半球生物的活跃期,生物安全局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将棕翅蝽拦截在国门之外。上季度,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已经拒绝四艘船只上岸,并成功拦截了超过2500只臭虫。
较具侵略性的害虫
如果不幸遭到棕翅蝽入侵,新西兰园艺业将迎来一场浩劫。Pollard 表示,棕翅蝽是当今新西兰园艺面临的较具侵略性的害虫。1990年代,棕翅蝽刚刚入侵美国时,东海岸一些农业大州甚至直接减产90%。
威胁较大的还不是减产。臭虫入侵后,需要大量喷洒杀虫剂。这样一来,新西兰果农就无法将产品出口到利润较高的贸易伙伴国家。
美国一开始是一年喷洒两次强效杀虫剂,后来直接变成了一周两次。就算这样,他们还是损失了30%的产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奇异果果藤健康协会主席 Stu Hutchings 对此表示赞同。他还称,在遭遇臭虫入侵后,意大利果农的产出也损失了30%。
对新西兰果农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无法出口到欧洲和一些亚洲市场。多次喷洒某种杀虫剂的水果,这些市场可是不允许进口的。
鉴于此,新西兰对臭虫的解决办法是引入武士黄蜂。这种亚洲黄蜂专门捕食椿象臭虫,而且只有一粒芝麻大小,不会伤害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