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我先生“人在旅途的Gao”新近完成的剑门关游记,带你行走蜀道,穿越雄关!
原作者:人在旅途的Gao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剑门关所处的这条蜀道被称作金牛道。传说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征伐蜀国,但蜀地山势险峻,征伐很不容易。秦惠王采纳手下的计策,派人凿刻了五头石牛,并在石牛屁股后边撒上金子,诈言秦国得到了从天而降的石牛,夜晚能够屙出金子。然后传信给蜀王,愿向蜀国馈赠石牛和秦国的美女,请蜀王开道迎接回去。于是蜀王就派五个大力士去凿山开道迎接屙金的石牛,开道的壮士们劈山破石,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收关替秦国开出了道路。蜀王得到石牛后才发现上了当,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沿着这条蜀道进攻,很快便消灭了蜀国。这便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这条蜀道就被称之为金牛道、石牛道或五丁道。传说归传说,总之远古先民们修筑这条道路,连通中原和蜀地,是非常不容易的。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绵延长达数百里。在关口处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那又是谁首先在此咽喉要道处设置的关口?因为三国故事的深入人心,人们就说是诸葛亮。公元221年蜀汉建立,为了保卫蜀汉政权,丞相诸葛亮在剑门关派兵驻守,砌石为门,两侧则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是又有了“剑阁”的名称。
古往今来描写剑门关的诗词歌赋非常多,比较早的是西晋文学家张载创作的一篇铭文《剑阁铭》。张载以后历朝历代的文学家和诗人们走过剑门关,也都曾吟咏一番,如诗仙李白曾写下盛名的《蜀道难》。诗圣杜甫在公元759年从陕西关中逃难前往四川,经过剑门关时,曾写下一首诗《剑门》。公元766年,唐王朝派兵进蜀平乱,盛名诗人岑参作为幕僚,随大军经过剑门关,写下过一首《入剑门作》。公元1172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从汉中调往成都任职,过剑门关时写下一首《剑门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午9点半我们从青木川古镇出发,一路细雨蒙蒙,将近11点到达绵广高速剑阁县出口,此处距离剑门关还有大约20公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剑阁县城本来在剑门关以内(南)的108国道上,自从2002年底绵广高速开通,县城便搬到了剑门关之外(北)的高速路旁。因为出入川的车辆都改走绵广高速,而经过剑门关的108国道(老川陕路)实际上成了剑门蜀道旅游区专用道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剑阁县城沿108国道行进十几公里,来到了剑门关景区北门。大多数团队游客都会选择从北门进入景区,然后徒步穿越剑门关,到达景区南门。旅行车在北门放下游客,然后到南门去接游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继续开往景区南门,因为剑门关景区是北陡南平,而LP就怕爬山。路旁全都是农家乐客栈和饭店,几乎清一色主打豆腐宴。我们打算先逛完剑门关,再来“吃豆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路旁看到了雨雾蒙蒙中的剑门关豁口,原本108国道是要从剑门关豁口处穿过的,自从2008年修通了剑门关隧道,108国道便从剑门关豁口旁边的地下穿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出了剑门关隧道,便来到剑门关景区南门,南门外则是剑门关古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李白在庐山脚下的浔阳,大概是听说了唐玄宗回到长安的消息,尽管自己此刻正被判流放夜郎,也还是为这位昔日曾经赏识过自己的唐明皇感到高兴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路旁山崖下看到了一块并不起眼的石碑“首要关”。这是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允礼奉旨赴四川甘孜地区护送七世达赖喇嘛返藏,在经过剑门关时,所留下的墨宝。果亲王允礼是清雍正皇帝的弟弟,即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十七阿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首要关”石碑处抬眼远望,可以看到远处山崖断面,颇似人脸侧面,即人们所说的“姜维脸”。姜维是三国蜀汉大将军,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竭忠尽力,欲恢复中原,再兴汉室。把石崖附会成姜维,想是古往今来的人们都佩服姜维忠贞不渝的品格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微雨时有时无,两侧山崖淌下的雨水,汇聚到路旁的小溪中,从关内向关外流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隐约已经看到剑门关关楼了,路旁是雕塑“刘备过关”。刘备在称帝之前,是多次往来剑门关的。例如公元211年,割据成都的刘璋请刘备入蜀来协助自己攻打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率军北出剑门关到了广元后却停步不前,第二年则杀了个回马枪,经过3年战争,攻下成都,夺取了蜀地,为三国鼎足而立打下了基础。公元218年,刘备再次率兵北出剑门关发动汉中之战,经过2年战争,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称汉中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站在溪流之上的桥头,远望两山夹峙中雄伟的关楼,再次想起陆游所说的“存亡终在人”。刘备靠自己的仁义宽厚、知人善任建立起了蜀汉政权,但是儿子刘禅则懦弱昏聩,在没有了诸葛亮辅政之后,纵有天险也难逃灭国的命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剑门关关楼位于隘口处,靠近一侧悬崖峭壁,另一侧则是潺潺流水的沟壑。清代所建的关楼在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拆毁了,1992年曾经重建了关楼,但在2006年失火烧毁,现在的关楼是在2008年大地震后景区重建时修建的。因为108国道不再从这里通过,重修的剑门关似乎更接近古代蜀道咽喉的风貌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楼门洞上的石匾刻写着“剑阁”,关楼上一层阁檐下高悬匾额“天下雄关”,两层飞悬的檐角挑向两侧耸立的峭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穿过关楼门洞,来到关外,眼前豁然开朗,两侧石崖有如刀砍斧劈,似剑锋直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楼的北侧除了一层阁檐下有同样的匾额“天下雄关”,在二层阁檐下还有一块牌匾“眼底长安”。两块匾额把剑门和长安联系在了一起,就是把蜀地跟中原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拥护统一的意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楼北侧地势陡峭,关楼旁向北流出的溪水直泻而下发出阵阵轰鸣,游客们只能走在一条长长的台阶路上,真是易守难攻。
关前巨石上的这三个大字,似乎是游客必到的留影之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顺着台阶一路下行,路旁的沟壑中巨石堆砌,那是远古造山运动的遗迹,正是大自然山崩地裂的力量,才形成了现在这个“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的险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仙云客栈的名字,来自于唐玄宗写的那首《幸蜀西至剑门》中的“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走到了叹关台诗词走廊,这里刻写了一些历代官员或文人咏诵剑门蜀道的诗词,这是诗仙李白塑像,他的《蜀道难》成为历来吟咏蜀道的名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平襄侯祠大殿的后面是“授略堂”,堂前楹联“壮志未能吞司马,大业无惭继卧龙。”这里所表现的与培养了姜维的诸葛亮相关,讲的是“孔明授书”的故事。诸葛亮病倒在五丈原,姜维到榻前问安,诸葛亮把自己生平所学及著书传给了姜维,姜维哭拜而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授略堂之后,是“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之墓”。姜维的墓在各地有好几座,真假难辨。公元263年,接到后主刘禅的投降令,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据川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掉其他魏将,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等均被杀害。相传姜维被魏将们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魏将甚是惊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距离平襄侯祠不远,是“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是为纪念1935年4月2日红军第四方面军血战剑门关而建立的纪念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上面的题词是徐向前元帅于1980年所书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剑门豆腐的名气很大,只是两个人吃豆腐宴,不能多点菜,未免有所遗憾。吃罢豆腐宴,继续深入探寻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