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隐士、嬉皮士,也不是极限生存挑战者。他们曾经/或仍旧是打工一族,独自或与配偶一起生活,有家人和朋友。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质疑“经典”生命过程,也就是:上学-工作40年-退休-死亡。
为了实现在40岁、甚至之前退休,他们尽量降低物质消费、存钱,以摆脱工作的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中的有些人不排斥把自己定义为“节俭主义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节俭主义者多为中产阶级,生活相对简单、重视健康。“这个消费主义社会千方百计说服我购买一切东西,可是我需要吗?”许多人正是产生这样的疑问后,投身节俭主义运动。
“我希望按自己计划生活”,他说。雅安感觉工作太多、太累,于是他从去年起考虑如何提前退休。“我受不了自己工作到68岁……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应该好好享受。”
他立即创建了Excel表格计划开支。雅安得意地向法新社记者说:“按照我现在的速度,45岁前就可以退休”。他和妻子每年存起收入的40%,也就是3万欧元,用于房地产或其他投资。45岁之后的养老金和收入足够他们生活,包括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给父母雇佣家庭看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雅安并没有委屈自己,除了旅行不可或缺,其余的他都尽量节省:食品购买当地、当季的,促销品优先。网络、手机套餐都选择较便宜的。退休之后,雅安打算继续探索寰球,在大山里开发一个自己的菜园。总之,一定要摆脱现在的高频率工作和生活节奏。
汤姆已经在Morvan山区定居了10年,靠每月1500欧元的“退休金”工作。“我想了不少办法,光靠社保退休金的话,每个月我只有700多欧。”他在山区买了一个小破屋,将其修缮到可以舒适居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对《20分钟报》记者说,回归自然并不像电影般美好,现实是生活不便、又冷又湿。但汤姆在这里改变了生活节奏,并且完全独立自主地生活,“这彻底改变了我”。
汤姆住在山里并不是拒绝与外界联系。“这很奇妙,我在这里见到的人比在巴黎还要多”,他笑着说。他打算把小屋留给自己的孩子们:“我希望他们在我死后,继续到自然环境中体验人生。”
奥利弗是德国“节俭主义”的先驱之一。他有一个博客分享自己的经历:“当我还是大学生时,我就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工作40年再退休的生活。‘一辈子必须买个大房子’不适合我。”
与雅安一样,奥利弗通过表格计算开支,并且有理财规划:“如果我现在辞掉工作,积蓄已经够生活8年了”。
他与女友住在汉堡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里。“我们每个月房租500欧元,没有车,我不觉得有什么委屈。房子再大也不会让我生活得更好”。他认为,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40岁之前退休,那么问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开销,为什么消费这么多。”
(欧洲时报/来米 编译报道)
编辑:小C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