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作者:托尼
来源:我的新西兰
国庆假期刚过,针对中国游客的各种讨论就纷至沓来。
近年来,出境旅游越来越热门,所以中国游客的素质高低也成了很多国家媒体讨论的话题。最近的是中国游客一家四口(还有一个在附近,准备晚上混进房)瑞典和警察的冲突;远的还有几年前,中国游客在泰国自助餐抢食物,收关用盘子铲虾并浪费食物的新闻;中国游客让孩子在俄罗斯叶卡琳娜宫小便等。
这么多新闻听起来,好像随地小便、便后不冲厕所、随地乱吐痰、餐厅大声说话、乱丢垃圾、到处乱涂乱画、贪小便宜等、对服务人员指手画脚横加指责等不文明行为,似乎已经成了中国游客的标签。
新西兰也是目前重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说实在,上述表现也确实有。但我觉得华人出境的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就整体来说,除了部分因为语言原因沟通产生的误会外,大多数国内游客都是挺不错的。国庆节有一段在新西兰南岛盛名景点特卡波湖(Lake Tekapo)好牧羊人教堂拍摄的视频(文末有链接),引起十几万的浏览,并引发网友激烈的争议。我觉得就是中国人素质不错的挺好的例证。
一段有争议的视频
视频在这个国庆期间拍摄,只有20秒。
拍摄者给这段视频配上的文字是:
全寰球上百万人来这里,
秘密就在收关的瞬间,
有人收获感动,
有人领悟人生。
镜头从教堂门口的台阶开始上行,走过几团金黄色草团点缀的步道,来到教堂门口。摄像者停在门口台阶上,镜头里能看清教堂内的几排座椅,尽头是一个宽幅玻璃墙,因为强烈的光照,所以白茫茫一片;可在镜头收关聚焦正前方的窗后,瞬间,因为聚焦点的亮度原因,室内变黑,前方突显麦克林的茫茫雪山,宝蓝色的特卡波湖,还有一个小小的十字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www.mackenzienz.com
牧羊人教堂(the 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建成于1935年,由基督城设计师R.S.D. Harman根据本地的艺术家Esther Hope的概念图设计。当时的设计理念就是尽量不要改变周边地貌,甚至教堂周围的灌木和野草。施工中位于地基线上的石头都没有移除,而是保留下来,建筑用的石头取自于附近5哩外,也都未切削,而是用其自然原貌。
这段视频的拍摄者希望努力重现,从外部向着教堂门前进时的历程,跨到门口那一刻看到的奇迹一般的变化,还有这些带给自己的心灵感慨。虽然每个人的感受会有不同,但这段短短的路还是会给不少人带来特别的心灵震撼。我就见过不下两个人,在走进教堂后对着小小的十字架痛哭流涕。
喜欢的人谈感动
这条视频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自己看视频的感受。有的是从纯粹的美,有的从视觉震撼,也有不少是从宗教层面,也有谈人生感受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到这么多回应,我是很欣慰的,因为我就是视频的拍摄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我并没有受洗,但我是一个有着极强基督教倾向的人。我在拍摄这段视频时,想表现的其实是:
这段石头铺就,黄草簇拥的路 就像人生,
充满坎坷,得不断攀爬才能前行;
当走到教堂门口时,
那就是人(的能力)的尽头,
只有在这样软弱的时候,
往往才是神国的开始。
你仰望前方,一片白茫茫,
周围似乎也没有同行者,
可如果你睁大眼睛努力寻找,
你收关会看到天堂,
还有神(十字架的代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smartescapes.co.nz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原设计者的想法,可这却是我每次来这里的体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玩了一个多月抖音,我再次带游客团来到这里时,我希望能用视频方式记录下来,分享给其他的人。当然,即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想,我这种神圣和肃穆感,也会带给你心灵的平静。
不能拍照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