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悉尼不久,就听说市区的中国城附近有一个中国友谊花园(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我们虽然去过中国城多次,但一直没有走进这座花园。那年夏季的一日之内,风清云淡,我和老伴信步走进了中国友谊花园。
中国友谊花园简称“谊园”,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据说它是迄今为止,由中国人设计,在中国本土之外建造的较大的中式园林风格的花园。
谊园前面是一个大广场,广场左右是草地。草地边沿,只用三十公分高的通花不锈钢,做成矮矮的小围拦,并根据汇展中心大楼左边的空地有点倾斜的地势,辟成五角星形、菱形和梅花形花圃,形状内种满粉红、淡红、玫红、浅黄、深黄、浅紫、深紫等各色花卉。这些花卉,在夏日的阳光下有种炫目的美,还似乎飘拂着淡淡的幽香。
谊园被一座高高的围墙圈住,两扇厚厚的深碣色木门,高高的石门坎。门口的红木栏栅,显得古色古香。大门上方挂着一个蓝色牌匾,上书“谊园”两个大字。据说大门两边曾经有一幅刘田夫1987年题写的楹联:园临沧海焕光华,谊结城邦欣好合。现在这个楹联不见了。
大门前矗立着两个花岗岩雕刻,远看像狮子,走近一看,既不像狮又不像龙,而是龙狮犬杂交怪兽。传说它们不但如狮子一样可以“镇宅”,还能“旺财”,这可能与广东岭南风格有关。
跨过大门进入园内,购票,6澳元一人。售票员递上一张参观路线图。我们循着图示的参观路线,从左至右,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游园。
从左侧起步,首先看到一个碑亭,亭内矗立着一座巨大石刻园记碑。《园记碑》不是古碑,但是字迹已经不够清晰,但依稀可以辨认。
碑上记载:“谊园者乃悉尼市华人社区为庆祝澳大利亚二百周年庆典而倡议,承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接纳并投资开发兴建之中国园林。是广东省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友好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是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华人社团倡议建造的。由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投资,广东省政府赠送设计费用及建园所需的部分构件与材料,委托广州市园林局负责设计、指导营造,与悉尼达令港务局相互合作,于1986年3月16日动工,1988年1月17日建成开放,是庆祝澳大利亚200周年庆典的一个重要项目。”1月26日是澳洲国庆节,提前10天建成开放,给澳洲国庆增添一份厚礼。
出碑亭,不远就是一条长廊。靠湖水一侧有石椅和涂着红漆的木阑珊,可凭栏远眺湖光山色。长廊另一侧安置了一些壁柜,里面陈列着一些中国古代的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还有一些青铜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中一些动植物展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有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了我的眼球。从设计者的意图看,瓶子上那漂亮的梅花图案的五片花瓣象征了健康、财富、长寿、幸运与死亡,仔细看去,图案很美,形似梅花,但它的象征意义却略透伤感。它似乎想告诉人们,无论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取得如何辉煌的成就,人生的短暂是超越一切成就与功名的,生老病死的轮回是不可避免的。
展品中有一只仙鸟和麒麟体现了对长生的向往,古人常通过神话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只外型特别的葫芦,被赋予了对长寿与多子的向往。中国古代文化内涵隐晦意味深长,通过展品所表现的人物、动植物、神话故事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得以管窥其复杂深藏的内涵。
一些青铜器的外形及纹饰值得琢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常常以平面纹样表现真实或者神话动物。真实的动物被肢解重组再造,成为新的兽形,多抽象、覆盖整个器皿表面或形成环带。当器皿本身被铸成动物形状时,其形质也经过同样的肢解重组及再造。看了这部分青铜器展览,我感觉出抽象的鸟兽纹及几何图案基本构成了商周青铜器的美学观。
我们饶有兴致地看完这些展品,又继续游园。我们经过一座房子,有人在经营汉唐古装服饰出租生意,这些服饰颜色鲜艳夺目,一些游人穿着这种服饰照相,还有的人穿着租来的服饰在园内到处走动。我看到几个老外穿上咱中国的古装在游走摄影,真还别致风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谊园中部有一个小湖,湖畔种了好些树木。有中国园林常见的假山曲廊和小瀑布。水塘边沿是石雕的栏栅,栏栅外边有石椅供游人歇息。左边的水塘靠墙处,有个小小的半亭和一个八角亭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顺着假山石径,我们走到谊园的较高处-澄观阁,站在这里可俯瞰谊园全景。园区大致分为六个区域,即门庭导引区、主景区、竹林小院区、山涧瀑布区、山林野趣区和楼台水庭区。谊园整体面积不大,每一处都刻意反映中国山水园林的风貌,在继承、发挥中国园林传统手法的基础上突出岭南风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不看园外的高楼大厦,真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中国某一座城市花园的感觉。花园中,凉亭假山,层叠错落;湖泊瀑布,流水殇殇;曲桥花草,相映成趣;水阁画廊,飞檐硫瓦;杨柳伊伊,婷婷荷花。迎香园、龙壁、莲香水榭亭、双子亭、清景亭、石林和各色盆景扑入眼帘,充分彰显出典雅的江南园林风情,营造出闹市花园的诗画景致,让你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浓浓的华夏气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不仅看到中国的园林特色风情,还可感受到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园内有建有中国特色的园林雕塑,形态不一,各具一格。园林道路用中国鹅卵石和澳洲特色石头铺设,园内有闻名寰球的中国园、独特的中国建筑群、红林大道以及独具澳洲特色的雨林植被观赏区,园林大道周边有中国的紫金花,澳大利亚的金花树,充分体现中国与澳大利亚经济事业如花似锦,蓬勃发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谊园还结合当地实际,建筑全部采用砖木结构。园内的景窗、屏门等装饰工艺以至文字题名、诗词、楹联等,从题材内容到制作形式,都表现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地方特色。中国花园屋檐,两边是古代式样的上翘,雕梁画栋,刻着些鸟兽虫鱼花花草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游人中除了华夏民族,还有不少其他民族。澳洲本地人占多数。看来,许多澳洲人很喜欢中国风格的园林美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接近大门处,有一堵龙墙,上有“二龙戏珠”图。旁边没有文字介绍,我揣摩这金黄色龙应是代表中国广东省,蓝色龙代表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双龙共戏一个紫红色明珠,它象征广州和悉尼是友好城市,象征着中澳友谊如明珠璀璨光彩夺目。
熙寿堂里的正壁上挂着齐白石先生九十三岁时的一幅画作--“三千年”。旁边有一幅对联:“酣醉千春酒,同开九老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参观完后,我觉得在异国他乡观赏到中国特色的园林美景,有不虚此行之感。但是感到谊园有一些不足,主要有两处:
一是由于整体面积不够大,设置的景点又比较多,显得比较拥挤。进去之后没走几步即可将园区景致一览无余。这既是谊园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一般而言,园林设计应该有曲径通幽、虚实互现的意境。当然,在悉尼这样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的繁华闹市区能开辟这样一块万余平米的土地用作中国花园已经难能可贵,或许我们不能按中国国内城市花园的水准来看待这个问题了。
二是园内的管理不够到位,场所不够整洁。有一些楼阁长廊污迹显眼挂着蛛网。或许是人力资源昂贵,管理方不愿雇人打扫;或许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
不管怎么说,谊园还是值得一看,它代表了中国正规园林设计和园艺实践数千年的传统,体现了中国广州的园林风格,是旅居澳洲的华人观赏中国园林风情,寄托思乡情怀的好去处,也是中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据说,谊园还将列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文化遗产。
愿谊园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