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华侨身份如何认定?华侨身份证问题如何解决?看过来!

来自: 旅法华人战报 0 0 2018-10-12


浙江是侨务资源大省。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浙籍海外华侨华人169.56万,其中华侨138.88万,居住在省内的归侨、侨眷91.3万。多年来,广大华侨华人关心浙江、反哺浙江,是浙江联系寰球的重要纽带,已成为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并在弘扬中华文化、助力祖国发展、促进对外交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近年来,海外华侨回浙江定居、高科技人才到家乡发展日渐增多,海外华人恢复中国国籍、华裔新生代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他们在省内的政治、人身、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就学、投资等权益保护方面,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何更好地保障华侨权益,解决他们实际面临的问题,为华侨回浙创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真正让华侨把根留住?


9月30日,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通过《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

对华侨权益保护的重要方面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将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起来看看

这部法规为华侨权益

提供了哪些制度保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侨身份由谁认定?


  长期以来,关于华侨身份的认定,是一个困扰各地、各部门国家机关和华侨的疑难问题。目前,华侨身份的认定由各级人民政府侨务主管部门办理,但这项工作的开展缺乏法律依据,对华侨身份的实体条件认定也缺乏有可操作性的、能够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标准与程序。


  为此,条例明确,华侨身份由侨务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侨身份证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华侨整体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是,由于一些华侨没有国内居民身份证,使用护照办理相关社会事务时不便利,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出行购票、住宿登记、办理通信业务,还是办理社保、房地产购买、投资等重要的方面,都面临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条例从两个方面作了规定。


♥ 从技术层面入手,逐步解决问题

  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华侨的护照与国内居民身份证具有同等身份证明效力

  

  华侨可以凭本人护照办理金融、教育、就业、医疗、民政、交通、邮政、电信、社会保险、财产登记、住宿登记、房屋租赁、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税务、公证等事项。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完善相关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为华侨办理前款规定的事项。



♥ 从制度方面入手,彻底解决问题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华侨申请在本省落户,经落户地县级公安机关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办理落户,并核发居民身份证。

  

国内外身份信息不一致的华侨,申请在本省落户,经核实符合规定条件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华侨在本省落户应当符合的条件,由省公安机关会同省侨务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侨子女就学有何保障?


为了解决华侨的后顾之忧,条例就保障华侨子女就学方面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华侨子女可以在其省内监护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就读学前教育机构和义务教育学校

  

华侨学生可以在其父母出国前或者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户籍所在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并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华侨学生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考本省联合招收华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学生的普通高等学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总体来说,该条例是一部综合性法规,对华侨权益保护的重要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共三十五条,不分章节。条例第七条到第三十条,集中规定了华侨普遍关心的选举、出入境、身份认定、身份证明、投资、创业、参加社会保险、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房产、继承、华侨或其子女接受教育、捐赠、接受救助等方面的权益。


来源丨《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