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都想出国打疫苗,奥克兰居然突然出现抵制疫苗的广告牌...

来自:新西兰中文先驱 0 0 2018-10-06

2017年,电影《三块广告牌》上映后好评如潮,奥斯卡影后Frances McDormand的倾情演绎,让人看到了一位母亲强势背后的无奈和心碎。该片入口辛辣,回味醇美,让观众们品得是如痴如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照


难怪这股广告牌的风潮席卷到了新西兰。不过这次的主题,并不是伸张正义,而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议题:打疫苗


最近奥克兰南区竖起了一块抵制疫苗的广告牌,牌上写着:“如果你知道疫苗成分后,还会冒这个险吗?”广告牌出现后遭投诉超过100次,随即被撤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奥克兰Middlemore医院附近的广告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放大一点儿


引发全中国家长恐慌的假疫苗事件仿佛还历历在目,新西兰疫苗难道也有问题?奥克兰大学免疫接种中心主任Nikki Turner博士看到广告牌后简直气炸了,立即撰文一篇,以正视听!


以下为Turner博士的评论: 


自从奥克兰Otahuhu一号高速旁竖起了一块抵制疫苗的广告牌,很多人都变得有点儿“丧”。


这块广告牌试图通过制造恐慌来吸引注意力,不过大家的回应还是让人倍感宽慰,收关广告牌所属公司自行决定将广告撤下。


不过有个问题引人深思:为什么有人会想攻击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动机可能有很多。有人想不计一切代价获取媒体关注;有人想通过建立卫生服务的替代产品牟利。无论是出于对卫生咨询顾问的一无所知,还是由于建议中出现的腐败,真的有人认为政府医疗建议完全是错误的。


不过,还有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在毫不相关,但充满争议的信任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正是疫苗计划和其他业已建成的公共卫生计划(比如饮用水加氟)。政府真的关心本国人民吗?大家对这一理念似乎深深存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某种程度上我发现:寰球很复杂,事情偶尔会出错,坏人之坏有时候远超想象,我们总想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但这种怀疑不能变成完全放弃对官方的信任。为什么有人会相信:仅凭自己的知识,以及在Google上花几个小时得出的结论,就能比卫生部的建议更好?这样就能掌控命运多一分吗?这怕是更像诈骗吧。


我害怕,这个广告牌传递的信息,会转而向个体施加很多不切实际的压力。家长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必须为孩子做好所有健康决定。这个做好的首要步,就从不信任官方的建议开始。


奥克兰南区的这块广告牌攻击的是早已建好的公共卫生计划。该计划得到新西兰政府的大力推荐,质量标准良好,安全记录可靠,结果非常明确,比如患病儿童数量更少。在寰球卫生组织支持之下,各国都施行了儿童免疫计划。


这次辩论其实并不在于疫苗,而在于信任。这块广告牌彰显的问题,正是对政府儿童免疫建议的不信任。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疫苗的问题是这么问的: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截选其中一个高票答案如下:


疫苗是效价比较高、安全性很好的公共卫生防控手段之一,它的出现终结了天花的肆虐,有力地控制了脊椎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生。同时疫苗的生产、销售管理相比于药品也更为严格。由于接种人群基数庞大、整个流程网络链条复杂,难免会有极少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包括并发症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反应,乃至十分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因此拒绝接种疫苗,只能是将自己的下一代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中。


另外,拒绝接种疫苗,指望其他人去接种产生“群体免疫”来减少自己患病的风险,对于整个人群来说也是特别自私的一种行为。抱持这样想法的人越多,“群体免疫”就越难达到。收关是题主想了解的欧美国家接种疫苗的情况。


在美国,针对婴幼儿执行“可豁免的强制免疫”,即除非证明身体不适合接种疫苗或部分州基于宗教等原因豁免疫苗免疫,学龄前儿童必须注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的疫苗,并在入学时进行严格的复核,此规定保证了美国疫苗接种率保持高位。


所以,假疫苗可以骂可以怼,但疫苗不能不打!不要被群体恐慌蒙蔽了理智啊......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