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法国人权保护官署代表、前司法部长Jacques Toubon在与国际劳工组织(OIT)合作的报告中写道:“在今天,对性别、性取向、种族,宗教以及残疾的歧视性语言和行为仍然在工作场合存在,甚至企图以‘开玩笑’为理由证实自己的正确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人权保护官署和OIT合作的第11次关于就业歧视的报告:根据对5117人的调查,1/4的法国人宣称在过去五年间、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歧视性言论或攻击。
数字显示,基于性别、出身不同,人们在工作中的境遇有天壤之别:18-44岁的非白人女性有54%自称是歧视性言论或行为的受害者;对比35-44岁的白人男性只有11%遭受过歧视(同性恋、宗教因素等等)。
调查显示,种族歧视不仅与受害者的“真实”族裔有关,也与被“推定”的族裔有关。受调查者中,33%看上去是非白人者遭受过种族歧视,对比6%看上去是白人者遭受过歧视。在所有年龄组,受歧视最严重者为黑人(38%)和阿拉伯人(34%)。其次是混血儿(27%)与亚洲人(26%)。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调查同时显示,15%的残疾人在工作场所遭遇了歧视,比如被拒绝就业、升职障碍等。24%的同性恋或双性恋称遭遇歧视,该比例在男同或男双族群中上升到40%,性取向影响到他们升职和涨薪。
人权保护官署和OIT指出,所有歧视都是由社会和历史原因累积造成,并呼吁进行“交互分析”以更深刻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歧视。
例如,23%的女性表示自己遭受过性别歧视,但在非白裔女性中,该比例上升到54%,种族歧视加重了性别歧视。平均来说,法国女性工资比男性低10%。
“交互效应”同样适用于残疾妇女,该族群43%承认遭受过歧视。“雇主首先认为女性是脆弱无能的,如果加上其他弱势因素--肤色、残疾等等,将加剧歧视效应”,“女人要说、女人要做联合会”副会长Claire Desaint向《寰球报》解释说。
该报告认为,规避工作场所歧视是雇主的责任。人权保护官署和OIT敦促雇主将歧视问题纳入社会心理风险防范办法。
(欧洲时报/ 来米 编译报道)
编辑:小C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