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嫌女王没礼貌,理由居然是发音!这里已经没有绅士…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18-09-23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印象中,“英国人”三个字就是举止优雅、言行得体的代名词。可是在英国待久了却越来越觉得,英国人的风度都不知道去哪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你看歌剧的时候,却有人不停地吃东西,还自以为是地高声对表演品头论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电影的时候,总有人不停看手机,甚至直接打电话。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自英国电讯报)


公交车里、地铁上,随随便便把脚搁在对面座位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周末晚上喝得烂醉如泥,大街上倒地就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摄影:Maciej Dakowicz)


超市推车直接“借”回家不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摄影:Aden Brown)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英国人丧失了自己的优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英国人的生活变得太随意,曾经的礼节、尊敬、保守,统统都抛到了天边。就像接电话不会再说“你好,这里是某某”,而是被简单的“hey”代替;或者男性在工作场所打领带的人越来越少,女士们的裙摆越裁越高……


更有人抱怨说:现在的女王连元音都发不饱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过于古板、矫枉过正了,到底跟前面说到的那些令人厌恶的行为比起来,这不过是随意、但并未达到无礼,无伤大雅。


不过,另一种理论倒是挺有意思:


  社交媒体导致现实遭忽视


近十年来,一个最有趣的社交变化就是越来越多人总是自我陶醉。根据调查,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青少年持有“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观点的比例从12%上升到了80%。


其他调查也显示:我们越来越关心自己,而非他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造成这一趋势的源头,正是社交媒体。“饭前消毒”党们不再关注饭菜是否可口,而是看发在Instagram上是否好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去看现场演出,人们不再重视切实地体验,而是纷纷拍起了“小视频”,然后上传Facebook、Twitter和Snapchat。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一切都不断强化着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人们总是盯着手机,渐渐忽视了周遭的一切。我们总是看见一些人在大街上忘乎所以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却很少意识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两年前Pokémon Go一度火爆全球,软件的新近版本总会提醒玩家注意周遭的环境。但看看街上行人的举止就知道,这样的提醒并没什么效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一定想问:这和英国人的礼仪和风度有什么关系?


观众行为礼节专家玛丽·基轮(Marry Killen)这样解释:以前人们想融入周遭环境的话,需要不断为他人着想;但是现在,人们交流都是通过网络,现实生活中的自律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她说:“在何时何地,在线交流需要限制人们的行为?不让人们打嗝、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或是大声说话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自英国电讯报)


前段时间,在《权力的游戏》里饰演雪诺的基特·哈灵顿(Kit Harington)主演了音乐剧《浮士德博士》,该剧制片人理查德·乔丹(Richard Jordan)抱怨说,现场就像动物园,无比嘈杂。


《英国电讯报》的戏剧评论员小国· 卡文迪什(Dominic Cavendish)

这样描述哈灵顿的粉丝:


“他们一个个像是僵尸一样日日站在舞台边上,就等着哈灵顿出现,可以和他们一起自拍。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交流,没有任何像人类的互动。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过去,观众们总是吵吵嚷嚷,然而现在当看戏剧的时候,人们不过是把这当做是穿插在电子时代的小活动罢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基特·哈灵顿主演音乐剧《浮士德博士》剧照。(图片来自英国电讯报,摄影:Marc Brenner)


不过,这可以解释一部分现在英国人的无礼行为,例如在电影院玩手机、打电话,或者不与周围人保持正常的礼貌性交流。但这就是全部原因了吗?


  英国上流阶级的没落


如果你对英国比较了解,一定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英式礼仪”,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以贵族为主的英国上流阶级(Upper Class)。而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英国贵族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自Vanity Fair)


20世纪初,英国通过《议会法案》将宪法进一步民主化,成为英国贵族如日中天到日落西山的一个重要节点。


英国贵族向来有尚武精神和骑士传统,圆桌骑士、十字军东征、玫瑰战争……骑马打仗是他们的血液,立了战功才能受到封赏,得到可以世代相传的土地、财富、地位和权势。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斗,在危机时刻贡献力量,贵族们视之为自己传统的责任。


恰逢一战到来,英国贵族突然觉得有了保家卫国重振雄风的机会, 他们要证明,在英国社会中,他们还没有过时,还有能为国效力的功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战争的残酷,一步步迫使幼稚的贵族子弟面对现实。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四年,而且远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绅士的比武或骑士的冲突,而是最艰苦、最残酷、最不人道的典型壕沟战。


1914年还没结束,很多个家庭就陷入了悲痛与哀悼之中,近二百名拥有头衔的贵族和他们的儿子丧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战时被催泪弹毒瞎了双眼的英国士兵。(图片来自Wikipedia)


人丁逐渐稀少的英国贵族,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并慢慢衰落。而正如康纳丁在《英国贵族衰落史》中所总结的:“更大更残酷的讽刺在于,所有他们的牺牲,都是为了保护一个渐渐地但不可挽回地不再属于他们的国家。”

现在的英国,早已成了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和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的天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是英国最广为接受的社会划分方式,也是大多数英国人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重要标准。(图片来自BBC)


要说英国礼仪的消逝,如果完全要归咎于中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工人阶级的不修边幅,其实也过于偏激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英国贵族的式微,加上前面提到的种种社会变革,他们的矜持、自律,在英国人身上越来越少地被传承。而要想留住这所衍生的一系列“繁文缛节”,显然已经没了可能。



  希望尚存的英式风度


但英式礼仪并没有消亡殆尽。


地铁站的扶手电梯上,英国人依然规规矩矩地遵守着左行右立的规则;任何场合的排队过程中,也不曾见英国人插队、争执;而“sorry”和“thank you”更是像三字经一样时刻挂在嘴边,甚至被一些外来游客戏称为“假正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人相信,英国人的行为还是有机会改善。南岸中心的音乐导演吉莉安·摩

尔(Gillian Moore) 表示, 很多文化层次比较高的英国人,依然一丝不苟地遵循着那些所谓“约束”。她所接触的表演者总是说,他们最难忘的是观众相当专注地看着他们表演。


当社会依然有些举止优雅的人做出榜样,那么就还有希望。当摄影师站在唐宁街10号门前,向新上任的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大喊“给我们一个飞吻”,站在丈夫菲利普身边的梅姨就霸气地回绝了。


“迂腐”吗?但这是英国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英伦圈综编,部分原文刊载自《欧洲时报》英国版与《英国电讯报》联合专版,原文作者Robert Colvile,编译申忻,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