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巴特机场附近有一家远近闻名的百味湾(Barilla Bay Oyster Farm)生蚝馆,我们顺道参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介绍,塔斯马尼亚每年出产生蚝43,200,000个,产于百味湾的生蚝就有1500万个,占三分之一强,是塔斯马尼亚较大的生蚝养殖地之一。这家出产有名太平洋生蚝的养殖场,从1980营业至今,产品畅销国内外,因其生蚝养殖区域位于塔斯马尼亚东南一片纯净的海域,高品质的水质使得生蚝肉质好、口感滑嫩、鲜美。游客在这里可以学习开启蚝壳,将肥美的蚝肉和洁净的海水,一块儿吞进嘴里,享受着不一般的甘甜味道!
我在国内很少碰生蚝,来到澳洲却吃过几次生蚝了。到塔州又有想吃的欲望,可见鲜嫩的生蚝吸引力有多大!不过,我还是想看看养殖场。趁着时间还早,我走出营业大厅,往养殖生蚝的海滩走去,门口不远有座瞭望台,用于监控海边养殖场情况。一大片如茵草地修剪得非常干净漂亮,一条小道的路面用废弃的生蚝壳铺成,有点创意,跟场地特色和海景很协调,踩在上面还嘎吱嘎吱作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养殖场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见无人值守,我就大大方方地进去了。走到海边,碰到一个工作人员。我向他询问养殖生蚝的过程,他告诉我,生蚝是雌雄同体动物,温暖的海水触发生蚝射精且排出受精卵在水中。生蚝幼苗放在孵卵架上卵化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18个月到24个月左右,生蚝已经长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生蚝需经过分等级挑选。整个过程被挑选分等级达7-8次。电脑挑选机器输入6种不同尺寸,对个别生蚝拍下电子相片并决定尺寸大小,再将其放入不同标记的篮子中进行系统处理,这样,肥嫩的生蚝便可以上餐桌了!
真是行行有学问。生蚝味美,养殖过程还蛮讲究的。参观生蚝馆又长了见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离开生蚝馆,我们去参观了一家名为“浮若阁摩尔溪”(Frogmore Creek)的葡萄酒庄。浮若阁摩尔溪是塔斯马尼亚获奖最多的酒庄之一,系宝德家族拥有,历史比较悠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为数不多的具有凉爽气候的葡萄酒产区。该酒庄精心培育了两个园区,即坎帕尼亚葡萄园和剑桥葡萄园。这两个园区位于煤河河谷,其气候指标,如降雨、气温、日照时数、降雨天数和湿度,加上良好的土壤,使其成为一个寰球级的高端葡萄酒产区。主要葡萄品种有:黑比诺、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美乐、赤霞珠、品丽珠和小维多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厅里,品酒的、买酒的、看酒的、聊天的,人来人往,还蛮热闹。走到酒庄的后坪,看到大片葡萄园,一望无际,与远处起伏的山峦相接,构成一幅在难见的庄园美景。绿草如茵的后院,矗立着一块镂空的“爱”(LOVE)字招牌。有一对新人正在草地上拍婚纱照,许多夫妻情侣以葡萄园和这块牌子为背景照相留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在酒庄作短暂逗留后直奔南天首要峰--威灵顿山(Mount Wellington)。威灵顿山是霍巴特周边较高的一个山,海拔1270米。天晴的时候,站在山顶可俯瞰整个霍巴特城市、周边的海湾,还可观看日出日落甚至远眺南极。习近平夫妇2014年到访塔洲时曾在山顶平台合影留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首要位登上惠灵顿高峰的是欧洲探险家巴斯。他1789年最早来到澳洲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相隔的海峡的地方,这个海峡后来被命名为“巴斯海峡”(Bass Strait)。
我们从酒庄驱车十几公里到达山脚, 那天运气不好,山里阴云密布!虽然视野不清晰,但窗外风景还是隐约可见。沿途经过温带雨林、亚高山植被带和冰川岩层。从山脚到山顶的短短30分钟时间里,体验由温带到寒带的转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威灵顿山原来是一座火山,上百万年前,威灵顿山被淹没在海底,后来由于地壳变迁,此山方露峥嵘,雄立海岸。虽年代久远,岩石上的各色斑点和苔癣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和中国的许多名山相比,惠灵顿山海拔1270米的高度根本不值一提,但它的奇特之处是山巅和山脚之间的温差极大!汽车开到半山腰,已能感受到丝丝的凉意,这就是从南极吹来的阵阵寒风,在仲秋的塔岛有点透心的凉爽!汽车缓缓上行,周边的树木灌丛明显矮小许多,这是山上的寒冷气候使然。山下绿树成荫,花草茂盛,山顶则是怪石嶙峋。许多石头,高矮不一,大小不等,还有一片极像云南的石林。这些石头,看上去颇有沧桑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走出车外,山顶大雾盘旋,寒风骤起,小雨点像冰粒,扑面而来!我们赶紧躲进车里穿上所有的厚衣,扎紧脖颈,冲向观景处,消失在浓雾中。但刺骨的寒风还是贴到了肌肤上,渗透到身心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好在这里为游客修建了封闭式的观景台,可以暂时避风躲雨。但观景效果却大打折扣。透过玻璃,眼前的寰球一片朦浓。我和一大群游客都在发懵,不知咋办。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突然间,云开雾散,一束斜阳直照山顶。大家赶紧跑出观景台,到山崖边去拍照。远处,绿水青山,海天壮阔;近处,街市建筑,栉次鳞比;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我感觉,人的视觉其实可堪称超级广角镜,再高级的广角镜都不能相比拟,经过艺术加工出来的照片总没有自己亲眼目睹的景色来得细腻,来得亲切,来得自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可惜,好景不长,天老爷又帮倒忙了,不知从哪飘来一团云雾,裹挟着一股强劲的刺骨寒风和串串雨滴,迎面扑来,让人坚持不住。此景不能久观,此山不能久呆,我们迅速撤回车里。导游说,她带的游客在山顶逗留没有超过半个小时的,果不其然,我们那天也没能超过半个小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离开凄冷壮美的威灵顿山,我们来到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啤酒企业克斯科特(Cascade Brewery)酒厂。该厂始建于1824年,面朝美丽的克斯科特(Cascade)花园,背靠高大的威灵顿山,景色优美,建筑古旧,外观独特,底蕴丰厚。从远处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英格兰古城堡偎依在山脚下。
早年发生过一场大火,烧毁了酒厂,1927年又重建厂房。据说他们酿酒用的是威林顿山中的清泉,本岛的啤酒花和大麦,利用传统的方法酿制啤酒。在酒厂的博物馆里,展示着这个酒厂及其周围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啤酒厂的标志是塔斯马尼亚虎,其实塔斯马尼亚从来就没有老虎,只有袋狼,名字叫虎,是因为它的皮毛上有和老虎一样的斑纹。袋狼已于1936年灭绝。
游客服务中心是一幢外墙爬满藤蔓的白色小别墅,后庭绿树成荫。如果有时间的话,邀上几个好友,坐在花园里小酌一盅新鲜生啤,晒晒太阳,看看风景,聊聊历史,不蒂是一种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