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有两位中国大使?这个国家有点“特殊”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18-09-16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维也纳除了有中国驻奥地利共和国的大使,还有一位中国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的外交代表——另一位中国特命全权大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74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列为第三个“联合国会议城市”。

如今,联合国在寰球范围内有4个办事处,分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中国在这4个办事处都分别派驻有大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已享有寰球盛名,但普通民众未必知晓,维也纳也是全球多边外交领域非常盛名的“大码头”,是历史悠久的多边外交舞台之一。这里产生过对近现代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维也纳体系,诞生过全面规范当代外交关系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详情请复习《维城》往期推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要知道,维也纳能够成为除纽约、日内瓦之外的第三个“联合国会议城市”、成为联合国四大官方驻地之一,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维也纳是近代外交和国际政治重要舞台,堪称近代外交的起源地。


维也纳长期是在欧洲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国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1814—1815年在此举行的维也纳会议,奠定了这座城市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


当时,延续十多年的拿破仑战争结束,法国战败。反法联盟国家在维也纳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安排,确立“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对19世纪欧洲政治框架和各大国版图做出安排,一直延续至1914年一战爆发。“集体安全”的理念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产生,这也成为后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建立的思想和理论渊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次,奥地利在二战后成为永久中立国,现代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多个重要文件在此缔结。


二战中,奥地利被裹挟进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战后,奥地利成为永久中立国,积奢贵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小国大外交”的正面影响。


1961年,维也纳积极支持联合国在这里召开会议,达成《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连同两年后达成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成为规范现代外交实践的最重要文件。


1969年又达成规范现代条约缔结最重要的指导文件《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上三个《公约》奠定了维也纳在现代外交和国际法领域的关键地位。


此外,维也纳也是冷战期间美苏领导人在两国之外举行会晤最多的地点,为缓和国际政治紧张局势发挥过独特作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收关,奥地利政府的积极支持态度是联合国在此“落地生根”的直接原因。


应奥地利政府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分别于1957年和1967年在维也纳设立了自己的总部。


上世纪70年代,奥地利政府积极支持维也纳国际会议中心(VIC),即“联合国城”的建设,不仅为VIC选址在景色秀丽的多瑙河畔,还通过招标选择奥盛名建筑师 Johann Staber承担设计工作。经过六年施工,耗资88亿先令,项目建设完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79年8月23日,奥政府正式将VIC移交给联合国,具体是以象征性的每年1奥地利先令、相当于7欧分的价格租给联合国99年。


目前,入驻VIC的重要国际组织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UNOV)、毒罪办(UNODC)、外空司(UNOOSA)、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筹委会(CTBTO)等。据了解,现在VIC有来自120个国家的四千多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这些众多的国际机构连同一百多个驻维也纳外交使团,使维也纳成为全球多边外交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需要指出的是,除联合国机构外,维也纳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安组织(OSCE)等其他重要国际组织所在地。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等近年来的地区热点问题也都在维也纳谈判。



中国多边外交在维也纳



如果说全球多边外交是一首恢宏的交响乐,维也纳就是其中一个精彩乐章。

多年来,中国一直活跃在维也纳多边外交舞台上,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为这篇乐章增添了华丽的音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维也纳,中国积极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维也纳是诸多重要国际条约的诞生地。《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核安全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正案不少条款都留下了中国烙印。原子能机构核安全相关标准和核安保导则、联合国有关和平利用外空的“软法”也同样凝聚着中国智慧。迄今,中国已加入涉及维也纳多边领域绝大多数条约,并忠实履行相关义务。中国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首批签约国之一。中国建设性参与反腐公约履约审议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多次接受原子能机构对本国核电站运行安全的评审。中国还深入参与联合国外空准则、网络犯罪等新疆域多边规则制定与治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工发组织第二大会费国、发展中成员中较大自愿捐款国。作为理事国,中国以自身经验推进全球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南南合作,支持“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目标落实,通过联合国平台,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原子能机构指定理事国,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利用核能。中国累计向机构技术合作捐款超过5000万美元。中国积奢贵力于联合国框架下的毒品管制、打击跨国犯罪和反腐败合作,共同编织全球法网。作为航天大国,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卫星导航、运用空间技术减灾合作,并在北京成立联合国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助力发展中国家空间能力建设。中国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5月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发布仪式,盛情邀请各国参与,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合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防扩散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及核供应国集团成员,坚定支持加强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和核出口多边管制。中国始终以公正、建设性姿态参与机构框架下对朝核、伊核以及中东核问题的审议,倡导通过对话寻求和平解决办法,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在中国的参与和推动下,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维也纳最终达成历史性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中方提出的方案为解决伊核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多边使团在维也纳



上面这些多边外交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以下简称:驻维也纳多边使团)的工作。


驻维也纳多边使团围绕维也纳重要国际组织进行机构设置,下设有专门负责IAEA有关事务的代表团,负责UNIDO的代表处;并有负责UNODC、UNOV、UNOOSA、CTBTO等机构工作的专门团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本周一(9月10日),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王群大使和夫人赵轶雯女士举行了到任招待会。联合国各机构官员,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李晓驷,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中国理事王毅韧,以及俄罗斯、英国、法国、瑞士、尼日利亚、印度、巴西、朝鲜、伊朗、阿根廷、美国、南非等国使节和奥地利外交部、维也纳市政府代表及中国籍国际职员等两百多人出席了招待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会上,不少熟悉王群大使的外交官,对他标志性的领结印象深刻,亲切地称他为Ambassador “Bow Tie”(“领结”大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事实上,王群大使在17年前就曾作为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副代表在多边使团工作过。2014年开始,作为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王群曾多次作为中国的代表,来维也纳参加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及后续问题的谈判。所以,他和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不少外交官,可谓是老熟人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于“大使”,你还应该知道——



大使,全称其实是“特命全权大使”,是一国元首向驻在国元首派遣的等级较高的外交代表,在驻在国有代表本国国家元首和政府向驻在国表达意见或者同驻在国达成协议的全权,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其所享礼遇也较其他外交代表为高。


据说,“大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萨所著的《高卢战记》中。最早的常驻大使出现在14世纪的欧洲,1341年,意大利的曼图亚城邦向巴伐利亚王国宫廷派遣大使,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使的起源。此后威尼斯、佛罗伦斯、西班牙、法国、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等国纷纷互派大使。1559年法国国王和西班牙国王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Peace Treaty of Cateau-Cambrsis)时,首次出现向国际会议派遣的大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533年画作,法国外交大使Jean de Dinteville(左)会见学者Georges de Selve


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代表分为4类,即特命全权大使(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特命全权公使(Envoy Extraordinary and Minister Plenipotentiary)、常驻公使(Minister Resident)和代办(Chargé d'affaires)。


第二次寰球大战后,根据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开始向所有建交国家派遣大使。


在中世纪及近代的欧洲,大使在身份上等同于派他出驻外国的本国君主。他们有权享受其主人应享有的礼遇。这一惯例在1815年维也纳外交会议上得以确认,即大使在其驻在国的身份,与其派遣国的国家元首是等同的。大使享有全部外交豁免权,包括免受驻在国一切法律管辖的豁免权,人身和财产不受侵犯的豁免权,以及免税权利。  


- THE END -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修修综编整理,部分内容参考自驻维也纳代表团网站及2015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大使随笔”专栏发表的《多边舞台上谱写和平发展的乐章》一文等, 图片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EuroNews。)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