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钟鼓楼一带是北京我较爱的地方,每次回到北京,我可以不去西单、王府井,但每当和家人想进城去转转时,我必首先想到这里。多年前有一首很火的歌《北京一夜》中唱道:“One night in Beijing,我留下许多情,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作者的北京一夜就能留下许多情,更何况我22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度过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那段青春时光。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毗邻北京城那条盛名的南北中轴线,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片水域及周边地区。水域总面积达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只此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较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老街区,在北京这座古城的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大街的北端,两楼前后相距百米,位于北京皇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遍布钟鼓楼周边的胡同、老四合院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信息,是北京古都风貌最真实的体现。
2018年8月15日,北京城遇上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和老公来到了南锣鼓巷一带,我们没有跟那些普通游客们一样去挤那游人乌央乌央的南锣鼓巷,而是向东来到交道口南大街,找到了府学胡同,从这里开始探秘老北京。
刚走进府学胡同,胡同口就看到这座华丽高大的棂星门,既然有棂星门,那这里面一定有孔庙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果不其然,在棂星门东面的正门上,赫然看到“顺天府学”四个大字,这里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明清两代北京地方的较高学府,难怪里面会建有孔庙,府学胡同也正是得名于顺天府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座历史久远的顺天府学现在仍然是一座学府——府学胡同小学,能够在这座古色古香、充满历史情怀的书香之地读书的孩子们可真幸福啊,估计这周边的学区房也肯定是天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顺天府学向东即是鼎鼎大名的文丞相祠,这里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忽必烈囚禁和就义的地方,明朝在此为其建祠纪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一处普通的明代建筑风格的两进小院,文丞相为后世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后院里这棵相传是文丞相当年亲手栽种的枣树,至今仍硕果累累。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在于它自然地倾斜向南,象征着文丞相虽身陷囹圄但仍心向南宋的民族气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文丞相祠的对面是一处一看就不同凡响的大宅院,门口挂着北京市文物局的门牌,据说这里最早是崇祯皇帝的田贵妃的娘家。我们也在这条历经岁月沧桑、充满沉甸甸历史的府学胡同走过一个个朱门大户,仿佛走入了旧日时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感觉把府学胡同的精华部分看的差不多了,我们向南走到了张自忠路上,这是一条还在跑电车的大街,记得多年前曾走过这里看到一座公主府,一路找来,果然我的记性不错。昔日尊贵显赫的公主府现在是一座宾馆,不能进去参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来这位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这里是她出嫁时的赐第。因和敬公主被册封为固伦公主,所以她家的规制是与亲王府相同的固伦公主府。按照清朝的公主制度,一般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册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的公主则被封为和硕公主。(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离开了清朝的公主府,向东走不远又见一处民国风的大宅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果然是一处名人故居——欧阳予倩故居,说实话开始我还不知道这位只是名字有些耳熟的名人的来头,一看介绍,原来他就是响当当的中央戏剧学院的首要任院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继续向东前行,又见一座高大气派的王府大门,向门内一望,是一座华丽精美的西式小洋楼,这里就是清朝的和亲王府,民国时的段祺瑞执政府,现在是一座单位的办公楼,不能进去参观,只能在王府的门廊下拍张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离开段祺瑞执政府,我们向西坐了几站电车,就来到北京的热门景点什刹海,正值暑假期间,满街满胡同都是来自各地的游客和胡同游的观光三轮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本来想参观一下郭沫若故居,没想到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内部整修的告示,只好在大门口拍张照算是到此一游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满大街的游人大多是奔着那座大名鼎鼎的和珅故居——恭亲王府来的,我们因为几年前曾进去参观过,就避开人流,来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前海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海中的一大片荷花开的正是茂盛,一枝枝粉嫩袅娜、亭亭玉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湖边微风习习,给盛夏里的人们带来阵阵清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顺着湖畔前行,远远地看到巍峨高耸的钟鼓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漫步前海的杨柳岸边,摇曳拂面的柳枝让人不由得心生情怀,忍不住一遍遍地吟诵着柳永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家火锅店外墙上居然嵌了口这么大的铜火锅来招揽顾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一带也有不少时尚的酒吧餐馆,想必到了晚上一定是夜夜笙歌,电影《老炮》中六爷的家就住在什刹海一带。(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再往前走就是银锭桥了,别看是座小桥,可它的名气却很大。站在桥上向西远眺,可看到西山秀美的风光,此处被视为北京城内看西山风景的首要绝胜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座形似银锭的小石桥横跨在前海和后海连接的细脖处,它也是前海和后海的分界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过了银锭桥,没几步路就来到了烟袋斜街。在清末民国时这条街就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这里的店铺建筑形式多样,是京城较有名气的一条文化商业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烟袋斜街已经和钟鼓楼,南锣鼓巷等知名景区一样,是人们闲暇时寻找美食,看古玩,赏书画古建筑的好去处,我们也在烟袋斜街结束了我们的北京胡同一日休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