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之声报道,欧盟委员会周一 (9/3) 宣布,终止中国进口太阳能板的5年限制令。此举被视为在美国保护主义抬头下,欧盟和中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动作。
虽然面对欧洲太阳能业界反对,欧盟委员会仍然决意维持原判。“欧盟对中国进口太阳能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将于今晚 (9/3) 凌晨结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欧委会表示,欧盟的目标是要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取消限制令是对整个欧盟最有利的决定。而且过去一段时间,欧委会也逐步放宽限制措施,以令进口货品价格“进步地与寰球市场价格看齐”。
欧洲太阳能板生产商早年投诉,中国进口的货品被低估价格并把欧洲产品排挤出市场外。这促使欧盟在2013年12月开始对中国太阳能板、晶圆和电池等零件征收关税,去年3月再延长18个月,到今年9月初为限。欧委会当年视它为“和平解决方法”,以避免有关冲突升级为贸易战。但是征税令产品成本提高,也同时引起购买太阳能板的欧洲公司不满。
取消限制措施后,如果中国进口产品不低于“较低价格标准”,就可以在欧盟市场享受零关税待遇;一旦售价低于该“下限”,便需要缴纳较高64.9%关税。
但是欧盟太阳能生产商团体EU ProSun批评,多年来欧洲产品价格也没有因为征税而回升,欧委会叫停措施将会摧毁欧洲制造商,部分公司正打算向欧洲法院申诉。对此,欧盟委员会解释,征税措施实施后市场条件没有变化,因此难以有合理原因延长限制令。
中国商务部表示欢迎,形容为成功化解贸易磨擦的典范:“这个决定为双方业界提供更稳定和可预测的营商环境,将会达至两边互惠。”
欧盟数据显示,去年欧中双边贸易额共5160亿欧元,但当中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1760亿欧元。
北京早前决定限制中国安装太阳能板的规模,令中国生产商多出30吉瓦 (3000万千瓦)过剩产能。但是美国开打贸易战,印度也正计划征税,令中国产品销路锐减,如今欧洲成为一条新出路,统计显示欧盟市场需求量大约是7吉瓦。分析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由向欧中展开关税战,此时布鲁塞尔和北京加强经贸合作,也反映其希望藉此强调自由贸易理念。
据路透社报道,鉴于近日欧盟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终止,全球较大光伏发电投资商--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水电与新能源部板块负责人王海民表示,公司将加速重返欧盟市场,并加大在该市场的合作与开发。
他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作为中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市场,欧盟此举将在全球范围产生示范效应,国家电投在欧盟市场发展以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大大增强。
“欧盟主动放弃了价格承诺等贸易壁垒措施,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并会重新审视中欧光伏市场的发展机会。”王海民说。
王海民指出,贸易壁垒和政策变化增加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中欧光伏产业和市场互补性较强,应该建立起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格局。
他认为,随着成本降低和清洁能源体系的形成,光伏发电仍是未来较大新增电源的主力,其全球化步伐不会减缓,欧洲作为全球较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不过光伏产业高度依赖政策支持,国际政策风险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随着贸易壁垒的解除,中欧光伏市场发展或将重回快车道,国家电投将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投入。
“除欧洲市场外,现在发展较快的是新兴市场,我们也在加大对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关注。”王海民分析称。
他表示,中国光伏业务国际化布局正在形成,新兴市场成为重要的布局板块。新兴市场提供机遇的同时,其成熟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目前环境下海外经营的风险和未知性开始加大。
多家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光伏发电成本正以较快的速度下降,未来有望成为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能源,价格下降不仅扩大了市场,也要求发电企业在全寿命周期内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
“将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质增效,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王海民说。
光伏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行业更新迭代十分迅速,因此为了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保证在技术上始终处于寰球当先水平。
王海民介绍,国家电投已经形成了包括多晶硅硅料制造、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到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加强融合创新,提高光伏集成技术创新能力,率先在业界使用了多项寰球当先技术。
他举例称,国家电投在青海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技术实证基地,是全球规模较大、最全、起首进的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另外旗下吉电股份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项目也属于全球初创。
王海民分析指出,以智能光伏电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光伏”模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另外通过多能源互补和大数据应用解决光伏发电质量和安全并网问题对于今后光伏行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他并预计,全球光伏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际光热市场持续走低的中标电价将倒逼行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制造升级,光伏与储能结合等新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家电投多年海外市场经验表明,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来生存和发展,同时注重当地环境保护、居民就业等社会责任的建设。
业界普遍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以光伏发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环保将持续影响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
王海民介绍称,国家电投一直在探索光伏电站与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其“渔光”、“风光”、“农光”互补及“屋顶光伏”的模式正在被充分利用在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缺的海外地区。
国家电投旗下上海电力在日本投资运行的三个光伏电站就借鉴了这些环保的经验,到2020年国家电投还将在福岛建成迄今为止日本较大规模的光伏电站。
截至2017年底,国家电投海外业务涵盖41个国家,海外在运装机容量301万千瓦,全部为清洁能源,在建装机容量1,290万千瓦,正在执行的电站工程承包项目12个,装机容量为1,288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