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崔永元爆料冯小刚、范冰冰等人引发的“偷税漏税”问题,震动了整个娱乐圈。
大批吃瓜群众也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积极围观...
不过,现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华人朋友们别光顾着八卦事业了。
要知道,就在今年,中新两国将完成首要次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互换!届时海外信息全部透明化,也就是说,您老人家的隐秘财富很可能即将“裸奔”...
///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纳税人通过境外金融机构持有和管理资产,并将收益隐匿在境外金融账户以逃避居民国纳税义务的现象日趋严重,各国对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信息交换、维护本国税收权益的意愿愈显迫切。
受二十国集团(G20)委托,2014年7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为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G20的大力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标准”,96个国家(地区)签署实施“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者双边主管当局协议。
新西兰虽然偏居寰球一隅,但名字赫然出现在了上方的表格中!
这将意味着中国人在新西兰开户,所消费的资金都将被公布给中国政府,一切的海外财产都将透明化;而对于新西兰人在中国的账户也是同等做法。
///
中国“标准”实施时间表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在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承诺将实施“标准”,首次对外交换信息的时间为2018年9月。
《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由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已于2016年2月对中国生效,为实施“标准”奠定了多边法律基础。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税务总局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相互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提供了操作层面的多边法律工具。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金融机构开始对新开立的个人和机构账户开展尽职调查。
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尽职调查。
国家税务总局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首要次交换信息。
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
对新西兰华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说的通俗一点吧,如果你是中国的税收居民,又把收入存到了境外比如新西兰的账户里,以前中国政府是没办法知道的。
可今后,如果你被新西兰或海外其它有关银行识别为非税务居民(Non-residents)了,它就会把你的信息转交给中国税务方面。
同样以新西兰为例,如果是你是新籍华人、新西兰永久居民,或是在新西兰停留超过一定时间的华侨,只要根据新西兰法律已成为当地税务居民,你存在中国的收入也会被中国方面告知新西兰税务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该如何界定“中国税收居民”吗?
根据中国税法,“中国税收居民”中的个人是指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中国税收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而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即不属于中国税收居民,应在账户被调查之列。
需要强调的是,外籍华人、已经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过一定时间的华侨,如果根据所在国(地区)法律已经构成当地税收居民,即不属于中国税收居民。
那么,“新西兰税收居民”又怎么界定呢?
一般来说,在12个月内在新西兰居住超过183天或是与新西兰保持有持久关系(比如在新西兰有房产或在新西兰租房子、在新西兰有银行账户、领福利等),就会认定为是新西兰税收居民。
综上,以后,无论你是中国税收居民还是新西兰税收居民,你在这两国的账户名称、税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都会被交换给其他国家(地区),全部资产都将“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