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还是法国人,东方或西方?这位华裔画家活在自己的“无极国”中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18-08-25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无言的空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局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04.66》三联画,1966年



不仅如此,策展人之一、艺术史学家埃里克·维哈根(Erik Verhagen)还表示,非常希望这个展览能被中国留学生看到:“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展览?同样离开中国、到法国的他们,是否能感受到当时赵无极远离家乡的心境?”




赵无极生平

赵无极

1921年—2013年

法国华裔画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Décembre 89-février 90》 1989-1990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局部




绘画理念:“无极”


法国诗人克劳德·罗伊(Claude Roy)自1950年就开始收藏赵无极的作品,并于1957年出版了首要本关于赵无极的专论。这位法国知音评价道,

不论中国或法国、东方或西方,其实赵无极只住在一个国度里——不自我设限的“无极国”


策展人维哈根同样提到,赵无极让他十分着迷的一点在于,其作品随个人经历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演变。由此可看出,画家不惜让自己身处“危险”,以试图拓宽绘画的边界、探索画作的新可能性:

“艺术家摆脱了早年艺术学习留下的痕迹,让作品完全处于当下中。这是一种冒险,不断让自己身处‘危险’之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9.01.70》 1970年



赵无极自己也说过,如果“老圈套”、“老伎俩”太多,那无异于故步自封、沦为技巧纯熟的匠人:“画每张画都先有个成见,那画出来的画一定和你以前的没两样”。他还曾大胆发表自己对中国画的看法:“在我看来,从16世纪起中国画就失去了创造力,画家只会抄袭汉代和宋代所创立的伟大传统。中国艺术变成技巧的堆砌,美和技巧被混为一谈,章法用笔都有模式,再也没有想像和意外发明的余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赵无极在Jonquoy画室,布列松1974年拍摄


那么,如何才能画得自由呢?赵无极认为难点是如何理解自由,其次再将它呈现在画布上:马蒂斯教别人时总是说:新呀,新呀,要新!什么是新?不是那种表面效果的新,而是通过深刻观察思考之后,才把你引到一条新路上去 [...] 老实讲,我用了30年的时间才真正懂得油画自由表现的方法,因为油画有各方面的技巧,要适合你自己的需要,绘画技巧是为帮助你自己达到表现的意愿。总之,技巧是第二位的问题,每当你有了新的绘画观点,技巧也就会跟著观点去变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俩》 1957年


赵无极的法国“伯乐们”



赵无极坦承,是巴黎令他重新审视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国文化:

“如果说巴黎的影响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我必须说,随着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种深远本原的归复,应该归功于巴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向马蒂斯致敬》, 1986


 事实上,赵无极多次以作品向喜爱的法国画家、诗人表达敬意,例如本次展览作品中的《向马尔罗致敬》、《向马蒂斯致敬》、《向莫奈致敬》、《向米肖致敬》。维哈根将此称赞为赵无极的特别之处:

“相较之下,和他同代的许多艺术家都打‘全盘推翻’的牌,拒绝承认自己受任何影响。但赵无极一直很坦诚,公开表示自己受到了谁的影响,其中包括他的妻子、朋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赵无极在Jonquoy画室,布列松1974年拍摄


1957-1958年,赵无极为法国盛名诗人勒内·夏尔(René Char)的诗集《园中同伴》创作了四幅版画。两人结识后一直保持往来,直到夏尔1988年去世。1957年,赵无极在举办画展时还结识了自此成为他朋友的艺术家们:汉斯·哈同(Hans Hartung)、皮埃尔·苏拉吉(Pierre Soulages)及阿尔弗莱德·曼尼西埃(Alfred Manessier)等。勒内·德·索里尔(René de Solier)还曾为他撰写了画册的序言。

 

不过,赵无极最“知名”的伯乐当属法国诗人米肖(Henri Michaux)。此次展览名称“无言的空间”(L'espace est silence)就摘自米肖的诗集。1949年,米肖首要次看到了赵无极的版画,立刻决定要为其撰文。70年代,赵无极对绘画笔法作了许多不同的尝试。正是在米肖的坚持下,他重拾中国水墨画技法。



音乐与诗歌


诗歌与音乐是赵无极的两大主要灵感来源:他感受着来自自然、风景、音乐、诗歌的影响,并从与它者的纽带中创造出新事物,营造想象空间。

 

例如,维哈根在米肖作品集里偶然看到了“无言的空间”这句话,在他看来,这句话显现了绘画与音乐的联系:

“在音乐里,无言也是一种声音;音乐和静谧、抽象与具象、空与满在赵无极的画中都是一种不断变动的辩证关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向瓦雷兹致敬》, 1964


不仅如此,音乐在画家作品风格的转变过程中,也施加了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展览的标志性画作《向埃德加·瓦雷兹致敬》是赵无极献给法裔美国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Edgar Varèse)的画作。1954年,他和瓦雷兹通过亨利·米肖介绍而结识。几周后,他在香榭丽舍大街剧院观看瓦雷兹的重要作品《沙漠》(Deserts),深受震撼。让·莱马里(Jean Leymarie)细细回忆了这一段时光:

“他是‘音乐领域’(Domaine Musical)音乐会的常客。同年12月,他观看了《沙漠》喧闹的演出,[...] 其中的沉默与突发的声响一样有力。[...] 其余韵在他的画作中回荡。”

1958年,赵无极还和妻子陈美琴到布鲁塞尔去欣赏瓦雷兹在世博会的诗歌交响乐演出。10年后,赵无极创作了这幅画献给他的作曲家朋友,以纪念他们的相遇以及《沙漠》的首要次演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赵无极在Jonquoy画室,Matine Franck 1982年拍摄


事实上,据维哈根介绍,瓦雷兹的作品和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他的音乐是在回应自己30年代在墨西哥沙漠中旅行的体验。其作品并不属于完全的抽象领域,而是与生命经验保持着一种“模棱两可”的关系。这一点和赵无极有共通之处:即便在50年代中期开始画抽象画后,画家也从未放弃自然的概念,也不否认自己感受、体验到的事物。这让人想起维哈根在展览开幕式援引的首要段引文:发表于1957年、关于赵无极最早的专著引用了作家本人的说法:

“我并不认为,在对自然寰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人类的智慧能创作出不存在的事物”。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