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老人生活很艰难?其实,您可以免费得到专业的帮助!

来自:新西兰中文先驱 0 0 2018-08-23

老一辈华人移民在新西兰的养老生活,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般潇洒与顺遂。


74岁的女儿与96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女儿因为要回国几个月,不得不把母亲送往养老院。因为行动不便,吃完早餐后的时间,大部分是坐在同一张凳子上度过。没有人会问她需要什么。晚上找不到护工帮忙,勉强自己上厕所,导致几次摔倒在地。没有能力爬起来,只能睡在地上,等到第二天护工发现了,才把她扶到床上。

无助的母亲经常哭着求她的女儿带她回家住。母亲不愿意再回到洋人居多的养老院。


尽管感到无能为力,身体状况同样差的女儿目前只能自己照顾母亲。


“现在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身体也不能站立,也不能走路。现在觉得非常无能为力。我自己身体甚至没有母亲好。我比较肥胖、患有高血压,两条腿都换过关节,得过很多病。照顾我妈妈,特别无力。”

“我希望说中文的人来帮助我们。”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尽管母语为中文(粤语或普通话)的人群占据奥克兰亚洲人口较大比例,但是新西兰残联组织提供中文服务的员工十分稀缺。广泛来说,该组织内的21个机构中只有3位讲华语的员工。

因为文化的差异,这些老人在寻求帮助时不能够得到完全的理解和全面的照料。”独立生活慈善机构(Independent Living Charitable Trust)亚洲发展经理林皓致电了解前述那对母女的情况。其母亲在养老院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照顾。语言不通和缺乏说中文的护工或是原因之一。

假设无法增加在医院或养老院的华语看护人员,更可行的方式或是,加强教育,让潜在的人群更加了解自己的处境,采取预防措施,从专门的渠道配置一些针对性的产品设备。

林皓最近接触到不少华人老人在家洗澡摔倒、在花园摔倒或是出去参加活动摔倒的情况。意外摔倒受伤,让他们短时间内行动不便。有些人已经是新西兰所定义的残障人士

在这些老人摔倒的案例中,林皓指出,背后不乏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如自身和家人缺乏相关的知识。

“他们没有把生活上的行动不便,认为是某个程度的生活上障碍。所以他们就不会考虑从残联方面去寻求帮助。”

林皓指出,好多华人老人想买根拐杖,都不知道哪里买。他们只能去两元店买,触底的塑胶都没有防滑功能,致使在雨天摔跤。这种意外完全可以避免。


除了到独立生活服务中心购买或申领合适的辅助性设备,一些人也开始意识到身边居住环境的隐患。


奥克兰东区有可能成为试点。林皓将对一些老人的居家环境,进行意外风险的评估,统计出东区需要环境改善服务的人群数量,并据此向政府申请经费。

浴室是否安全?地板是否会打滑?从室内到花园的过道上是否需要添加防滑垫?从房屋到信箱的这段路是否有障碍?从家里到车站,是否可以用电动轮椅抵达?


这些都是林皓需要为华人老人所考虑,以降低意外风险。林皓是为市政府、建筑师和商业建筑环境提供无障碍评估的首位华人评估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于老人年生存状态的Age Concern Auckland Asian(Chinese) Service在其年度报告中也把“ 加强对公众、专业人士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作为提高老人家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林皓认为,华人社区亟需一个针对新西兰残疾人群的传播平台。在作为华人代表参加2018残联大会时,他向在场的残联掌舵者提出了建立新西兰残联微信公众号的想法。

在这个公众号的桥梁作用下,新西兰残联各机构可以用中文向社会公众及时传播有用的资讯、办事指南、政策查询、残疾人产品展示和交易等。该想法基本上在新西兰残联大会都得了所有机构的口头同意并表示支持。

林皓希望通过这个渠道来扭转华人对残障人士的定义,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对口的机构争取到改变生活质量的服务与帮助。

“新西兰对残疾人的定义比较广泛,与我们华人对残疾人的定义比较不一样,更准确来说,新西兰人对残疾人的定义包括了受伤导致6个月以上的生活不便,还有年纪导致的生活上的困难等。”

林皓进一步解释道,在新西兰,因为年老导致行动不便的65岁老人家,属于医院管理。但是,他们所想得到服务和产品,又是应该是从新西兰残联组织的机构获得。

在他的接触中,许多华人老人在生活行动遇到困难,语言不通,完全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帮助的信息。在华人使用频繁的微信上,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林皓希望将有用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行动不便的人,帮助他们更好地独立生活,自力更生。他还呼吁,家人更应借此了解信息,帮助改善家中长者的生活质量。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