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的公共场合,你一定能常常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的小人儿——“无障碍标志”。
公共停车场,很好最近的位置一定是留给残障人士的;任何公共建筑物,包括小得不能再小的餐馆,都一定有可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所有公共道路和出口,都有供轮椅上下的斜坡、扶手甚至盲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此完善的残障设施,的确能看出新西兰对人性化的重视;你可能不知道,新西兰的确有相当多的残疾人!
2013年的人口普查中,24%的新西兰人是残障人士!
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符合残障人士的定义!
2018年刚刚结束的人口普查数据,要到2019年才会统计完成。随着逐渐加剧的老龄化问题,我们预计实际情况是更为严峻的。
----------推广----------
----------推广----------
为什么这个比例会如此夸张?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西兰对于残障的定义导致的。
什么样的身体或者精神状况,可以被定义为“残疾人”Disability?几乎每个国家的定义都有细微的差别。
在新西兰统计局(Statistics NZ)官网上,“残疾”被定义成“因为长期身体状况或健康为题导致的自我活动限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并且在设备帮助下症状不能完全消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定义看起来很宽泛,在新西兰,残疾大概包括五类情况:
在新西兰,至少生活着110万残疾人!
公车上、地铁上、商场里、饭店中、剧院中,乃至运动场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几乎跟常人一样畅行无阻,而且不要人照顾,都是独立行动。
其实在不同的群体中,残疾人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残障比例达到59%!2001年残疾人的比例仅有20%,数字的提高和老龄化问题脱不了干系。
15到64岁的人群中,有21%的人是残疾人;0到14岁儿童中,也有11%符合残障定义,其中有一半都是因为学习困难。
如果按照族裔来分,26%的毛利裔、25%的欧裔和19%的太平洋岛裔是残障人士,亚裔群体中只有13%的残疾人。
如果你生活在奥克兰,可能很少看到残疾人,因为这里只有19%的人符合残障定义,这个数字在丰盛湾是27%,Northland是29%,Taranaki更是达到30%!
歧视残疾人?甚至虐待残疾人?这在新西兰都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至少是法律确实禁止的。
新西兰对于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服务起步早、发展快,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早在1898年,新西兰就出现了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此后不断完善。不仅仅是完善的残障设施、充足的社会津贴、涵盖养老、疾病、工作、教育、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更重要的是:法律规定,残疾人必须得到尊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残障人士有自己的权利,不管任何人——家人、朋友、社区还是陌生人,都不许损害这十大权利。
应该说,新西兰就是用这种近乎苛刻的方式,保障残疾人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照料和帮助,并且活出很好的自己。
Paengaroa是新西兰北岛丰盛湾的小城,就在陶朗加南部的东海岸。
Yi和女儿Faliesha,在户外享受Paengaroa的阳光时,她的护工(support worker)正把洗好的衣服晒出来。
对于Yi来说,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相当宝贵,家庭是她最看中的。不过,在接受护工帮助前,有质量的家庭时间对她来说相当豪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Yi患有脊髓灰质炎后综合症(俗称小儿麻痹症),做家务对她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更不用说带女儿出去玩了。她只能依赖丈夫。
“以前,我会抱怨很多,我老公回来的时候会压力很大。现在有人来帮我做家务,我甚至还可以拥有社交生活、购物。我丈夫回来后,我们可以一起带女儿玩,拥有更多家庭时间了。”
以前,Yi是接受固定的残疾人社会津贴,其中并不包括护工的工资。但是在转换到新的支持项目后,她可以利用自己的会计背景,支配自己的津贴。于是,她请了一个护工。
护工Delwyn让她的生活就此改变了。
“在Delwyn为我工作以前,我们就关系很好,她了解我的目标,我的梦想,她非常理解我。”
Delwyn帮忙做家务,带Yi和她女儿去参加各种活动,她的工作时间很有弹性,取决于Yi何时需要帮助。
“我感觉很自由,我需要做什么完全由我掌握。”
有了更多自由时间的Yi,开始为People First工作,这是一个帮助智力障碍者的公益组织。她帮忙安排会议、做行政工作、宣传工作等等,Delwyn开车带她去开会。
在People First,Yi发现了自己的热情在于帮助公众了解残疾人的才能和问题。她希望在这方面发展事业,也很有自信。
在护工的帮助下,她觉得自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我的朋友们都发现了我的变化。以前,我总是很焦虑,虽然我从不提起。现在,每天的我都充满了能量。每一日之内我都真的很开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THE END
中国在2007年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截止2017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500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人。
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残疾人似乎“静悄悄”,公共场合极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如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发展的社会环境,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确保残疾人平等享受各项权利……这是中国面临的长期任务,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希望有一日之内在中国的街头巷尾,也能看到行动自由、快乐自信的残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