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别致的悉尼北桥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8-08-11

距悉尼市中心以北7 公里的威洛比市诺斯布里奇区有一座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古桥。那年1月的一日之内,我们沐浴着斜阳余晖登上了该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众多的建筑物中,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它不仅在连接交通路线方便人们出行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这座古桥叫北桥(NorthBridge)或龙沟桥,历史上曾经叫卡莫雷悬索桥(Cammeray)。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它横跨在威洛比市附近海湾龙沟两旁的山坡上。桥两头分别建有两座塔式桥亭,塔顶直托蓝天。两塔柱中间是一个城门式的结构,下部是一个弧顶架构,开有门洞,两股车道相向而行。两旁的塔柱底部有门道,让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塔身的壁柱上有一些粗线条的雕刻和修饰,显得古朴沧桑。桥两边的护栏全部用砂岩石砌成,非常坚固大气。我们从桥北头走到南头,又从南头走到北头,觉得这座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桥外观优美,象征着澳洲人的天赋和浪漫。据说许多艺术家和年轻人被其魅力所征服,大桥建成不久很快成为情侣约会的浪漫场所,一些影视作品也常常在这里拍摄外景,同时它也是作家笔下的宠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桥身护栏上有一些碑牌,它隐隐约约地向人们诉说这座古桥曾经的峥嵘岁月。该桥建于十九世纪,是悉尼历史比较悠久的桥梁之一。北部悉尼分为上北部和下北部,它是下北悉尼与市中心的一条重要通道。十九世纪之前,古桥所在的St.Leonards区域交通落后,龙沟一片荒芜。但由于靠近海湾,植被丰富,自然风景优美。1828年,有一个西方探险家,叫托马斯·米切尔(Thomas Mitchell),他到该地区调查,当时还没有建桥,但已经居住了不少人家。1838年,他把调查情况以公报形式发布,并建议把原来的St.Leonards乡镇更名为北悉尼,在早期居民之间引起争议,但大家基于发展商业的原因还是表决通过了这个建议。1868年,一个珠宝商在这里购买了大片土地,搞砂岩采石场和房地产,以港湾环形码头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但遇到了交通问题。从码头附近龙沟两旁的山坡上没有便捷的陆路直达悉尼市中心。于是,一些土地开发商联合出资42000英镑,由建筑师j.e.coyle担纲设计,开始建桥。可以想象,建设这座高达数百英尺的吊桥在建桥技术落后的十九世纪确实是一个建筑难题。历时数年,终于在1892年建成了一座钢悬索吊桥。据说这座桥还是悉尼当时较大最精致的吊桥,堪称是一个建筑奇迹。

       吊桥建成后不久开行了电车,连接悉尼中部海港,对当地的住宅开发和商品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是私人集资建设,当时过桥要收通行费。后来负责收费的公司不幸破产,桥的维护和改建出现了问题。1912年市政府接管了桥梁产权,1937年政府启动了桥梁改建为混凝土拱桥结构的工程,1939年竣工。在二次寰球大战期间,桥的改建竣工通车对于运输二战需要的人员和物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桥北头矗立着一座纪念塔。这是为纪念第二次大战(1939-1945年)牺牲的英烈,由当时的州长在1948年5月8日宣布建立的。塔牌下方粘贴了一块2015年9月北桥附近居民捐赠的牌匾,对二战期间经过北桥的海内外人士及其亲人承受的负担和为战争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在二战期间,仅有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就有 57万多人参军,每 10个18至 35岁的男子中就有 8人曾在军中服务。澳大利亚共有 33826人阵亡,另有 18万人受伤。澳大利亚人民为二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天的北桥(Northbridge)所在的诺斯布里奇区是悉尼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富人居住区之一。站在桥上,眺望远方,可看到一片林木葱茏、如诗如画的美景。这里有壮观的古桥、清澈的小河、绿色的原野、豪华的别墅、诱人的海景。桥下一片平坦的岩石沟壑区,分布了唐克斯公园、教堂、罗氏游乐场、海景高尔夫球场等。每到夜晚,在璀璨的灯光中,大桥显得格外迷人,熠熠生辉的桥身就像是一道彩虹悬浮在半空,与周边的山岭绿树和海景别墅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寰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