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1818年,来自广东的麦世英在杰克逊港下船,成为有记载的最早一批来澳华人移民之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麦世英家族后裔今年参加纪念活动时的合影 PHOTO/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网站
200年后,一代一代华人正在南半球远离故土的地方拼搏、创业,打造属于新一代华人的海外生活。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互共融的国度,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资料显示,在2016年的人口统计中,华裔澳大利亚人已超过120万, 占人口总数超过5%。中国内地更详尽的表述还显示:澳大利亚统计的华裔人口已超过120万,占人口总数逾5%,华人足迹遍布澳大利亚各地,华人对澳大利亚的贡献也得到了其他族裔的认可和尊重。中文仅次于英文成为澳大利亚使用人数第二多的语言。
由华人组成的华人社区正在向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区过渡。即将于9月出版的《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发展报告》给出的判断,这本新书也将是有史以来首要部华人社区发展报告。这是小编刚从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获悉的消息。
在华人社会及中国内地有着广泛明星效应的林丹,今年4月低调出任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主席助理,这一重磅消息,在澳洲华人社会还鲜有人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主席陈青松7月29日告诉小编,在该书的出版前期阶段,林丹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举办发布会,向华人广泛地宣讲,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求回报。
这名国际羽坛大腕曾微博讨薪,在维权的路上身体力行,虽然不差钱,但坚决维护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这也是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看重的维权人物,出任主席助理将带动更多的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文提到的这份发展报告,建议华人同胞们拭目以待,它将作为2018年华人移民定居澳大利亚200周年的纪念,它是一部全新的科学报告,由20位博士、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参与15个课题的研究编写,涉及文化、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养老、投资、参政、留学生等方面,在“社区研究”部分,希望可以引导华人社区由自发到自觉地把个人和社区发展成中产阶级。
华人朋友们,有记载的最早来澳华人麦世英家族,他们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
中国侨网的一篇报道中说,澳大利亚首位华人移民麦世英,血脉延续至第六代。麦世英179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在澳大利亚淘金潮开始前10年的1818年2月,他抵达悉尼的积逊港(Port Jackson),并认识了澳大利亚拓荒者、英国籍的John Blaxland。
麦抵澳后为Blaxland打工担任木匠,据称周薪两英磅,待遇与其他同事一样。他的人品亦获老板赏识,曾获Blaxland在推荐信中形容是“诚实、值得尊敬的人”,随后受雇于于澳大利亚羊毛业先锋John Macarthur的妻子。麦世英收关放弃打工,改为经营生意,拥有西悉尼巴拉玛打(Parramatta)的Peacock Inn酒馆及其他几间商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麦世英工作过的农场 ◀资料照片
据称,研究员现在找不到来澳首要个中国人麦世英的照片,不知道他的外貌,却发现他的感情生活颇为多姿多采,在澳大利亚前后共娶了两位爱尔兰籍妻子。入乡随俗,麦世英来澳取了洋名“John Shying”,并于1823年迎娶了女子Sarah Jane Thompson,生了4名儿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伯瑞·世英(右)是首要批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麦世英的曾曾孙。
PHOTO/凤凰网
不过,当最年幼的儿子于1831年出生不久后,麦便返回中国,他的妻儿如何维持生计就不得而知。麦离澳的原因不明,很可能是要照顾在中国的妻室。
五年后因澳大利亚妻子去世,麦重返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