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砖家”之辩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8-07-27

       什么是“专家”?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指出,“专家就是被广大社会纳为专门知识的拥有者”。专家的知识“植根于通过正规培训传授的知识体系”,“它不是关于寰球的直接知识,而是由专家群体或专业群体主张的专门知识”。也就是说,“专业知识”不过是特定时刻存在于特定专门人士之中的某种共识,而不是确定无误的真理。

       自从评上正高职称以来,我就被贴上 “专家”、“学者”的标签,应邀参加各种各样的评审、鉴定、选拔、验收、考核等活动。其实,扪心自问,根据舒德森对专家的定义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真还算不上什么专家。我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摸滚爬摔几十年,有不少感悟,有些许收获。然而,这都是过去时了。在IT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几个月甚至几天不学习、不上网、不看专业书报,就有可能跟不上形势,就会被新技术、新思潮拒之门外。所以,我一辈子都在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我承认自己是一个 “学者”。我需要永远学习。

      不过,在世风日下的当今,一些所谓“专家”,甚至“大师”,经常以某一方面的行家和权威人士出现在公众面前,被捧为公众人物,但是他们的表现令人失望。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操守低下、不负责任;有的业务懈怠、敷衍了事、夸夸其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在权力和利益面前,阿谀奉承,胆小怕事,不说真话;有的对一些需要评论的事项并非其所擅长的研究领域,也以行家身份指三道四。诸如此类的表现,令人们对这些专家产生重重疑窦,被冠上“砖家”的称号。

       其实,“砖家”这个称呼是有来历的。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的东北部有个乐浪郡。这个地方土质特别,黏性非常好,但当时的技术有限,只能用这些泥土来烧砖,如果当时技术够发达的话,中国瓷器发展的历史可能会要改写,就没有后来景德镇什么事了。当地的砖烧得太多了,交通又不发达,不能倾销到中原,就只能拿来就地造房子。所以,当地的房子都是砖制的,这些房子就被称为“砖家”。

       现在人们戏称的“砖家”,本意是指伪劣的“专家”。一方面,他们的人品和专业水平不像真正的专家;另一方面,砖家的“砖”字也暗示着他是其他角色握在手中的一个工具,比如用于对某些看法进行拍砖。某些利益集团利用专家的身份和才学,利用人们对专家的信任,希望把自己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和不可告人的诉求,通过一些专家的嘴巴以某种“学究式”的语言传播出去,形成某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或“学说”。这时候,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又能说会道的专家就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时候的专家就成了利益集团的工具,由专家蜕变为“砖家”。

      专家成为“砖家”,说明专家已经失去部分公信力。一项调查表明:79.6%的人觉得是因为“部分专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利益群体代言”;72.3%的人认为“大量‘伪专家’充斥专家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同时,有28.5%的人认为媒体难辞其咎,“媒体争相报道专家‘雷人雷语’,放大负面印象”。

       如此下去,“专家”和一些所谓“公知”一样,不但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甚至还容易成为人们调侃的笑料和质疑的对象。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怀疑、抵制和否定专业知识权威,不分缘由地把专家嘲笑为“砖家”,这当然不够理性,容易走特别。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部分专家的表现令人失望;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公众对有关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抱有一种本能的怀疑、戒备和不信任。在一部分公众眼里,“专家知识”不过是少数专业人士忽悠普通人的伎俩,知识成了权力意志的附庸。

       有一些人,可能集“专家”和“砖家”的特点于一身。在一些场合,他可以是真正的“专家”;而在另一些场合,他又可能成为“砖家”。

       其实,“砖家”与“专家”的作派是有明显区别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砖家”比“专家”处事灵活。他有“大局观”,可以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而真正的专家原则性比较强,泾渭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错不可混淆。因此,真专家有时候不蛮逗人喜欢。而那些“砖家”与某些人在共同的价值观与利益观中容易结成隐形的联盟,而真专家各持己见甚至在意见不同时绝不退让因而特立独行不会去谋求结成共同体。

      梁启超当年曾设想“职业代表”在中国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他所设想的“职业代表”可能就是指那些既有专门知识,又不阿谀奉承或胆小怕事的人士。当然,要真正解决中国社会当下普遍存在的“砖家”问题,欲破除“砖家”的负面影响,获得社会公众对专家的普遍信任和尊重,还需要国家从科技管理体制、人才评价机制、专家遴选机制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多下功夫。

       对于号称“专家”的个人或群体而言,我以为,一是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专业知识,真正具备专家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洁身自好,坚守职业道德,谦虚谨慎,慎言慎行;三是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敢说真话、实话,不为利益所驱使,确实不能对权力阿谀奉承或在关键时刻胆小怕事。

       人间私语,天若闻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对普通人是这样,对专家们更是如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