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包子的身世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8-07-21

      悉尼的餐饮食品店和超市里有不少包子,一看产地大都是中国大陆,如天津的“狗不理”,北京的“庆丰“,上海的“陈氏“大肉包等等。包子的种类很多,有糖包、肉包、菜包、汤包、小笼包、蟹黄包等等,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看来,澳洲人是不做包子的,中国的包子尤其是肉包很受澳洲人欢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包子是怎么起源的呢?饮食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虽然不影响我们继续吃包子,但总觉得还是搞明白为好。这样我们下次再吃,也许更有底气一些。

       做包子,需要面粉、发酵技术和蒸制工具。

       面粉来源于麦类植物。据史料记载,我国夏代已经有小麦种植,商代以前中国的面食比较简单,主要有将谷物蒸熟捣成粉状的“糗”。 2200年前,先秦时发明了石磨,春秋战国时有了旋转磨,到了汉朝才在民间普及。西汉以前磨齿为凹坑形,东汉时出现了辐射状,至西晋以后,磨齿大都成八区斜纹形,石磨从发明到成熟经历了五百多年。到了晋代,才发明了将麸、面分离的“罗”。晋人《饼赋》载“重罗之面长飞雪白”《齐民要术》也有“绢罗之”“细绢筛”的记述。从中可知,面粉是从1700年前的晋代开始就有的。晋代以前的面粉是粗制的麸皮和面粉混合物。 

       做面食要懂得发酵。11000年前,先民们就已经知道了酿酒。在周代的时候已经将发酵运用在饼食上了。魏晋南北朝时分为酸浆酵和酒酵两种。周代已能根据需要对面团进行分类调制。当时已有了冷水面团、热水面团、蜜水面团、油酥面团、发酵面团之分。到了元代,除了传统的酵汁、酒酵发之外,又开始采用了兑碱酵子发面法。为提供优质的包子馒头商业化的生产,侯氏制碱法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元代《饮膳正要》中有“征饼”的记载,便是采用兑碱酵子发面法。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广泛使用了老面兑碱发酵法和酵母兑碱发酵法,使包子的营养更加丰富。  

       蒸包子需要工具。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发明了陶甄,不仅能蒸饭、蒸菜,还能蒸“饼”。另据晋人《饼赋》记载,用蒸笼蒸面时,要“火盛汤涌”,这样就能蒸出鲜和的面点。这就说明晋代已有专门蒸面的蒸笼了。在清末的时候就出现了品种繁多竹木制品:木桶、饭甄、蒸笼等。

    《正字通》云:“馅,凡米面食物,坎其中,实以杂味,馅而‘酸慊’这一包馅面食,源于五代,盛行于宋”。《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还记载有酸慊的制法:“馒头皮同,褶儿较粗,馅子任意”。 

     从相关资料还可查实:1700年前, 晋代开始有实心馒头、馒头、馍馍-“蒸饼”;1400年前,隋代开始有包子-“玉尖面”;1100年前,五代开始 有打褶包包子的方法-“酸慊”;1000年前,宋代开始有“包子”这个词。 宋代《梦梁录》说“临安市上卖的馒头有糖肉馒头、茄子馒头”,还记载说:临安市上的食店出售“水晶包”、“笋肉包”、“虾鱼包”等等,可见,包子一词,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说起包子起源,还有诸葛亮的一段故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引《稗官小说》中的一段话说,就在孔明诸葛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去征讨孟获,在横渡泸水(一名泸江水,即在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处)以后,其时正值农历五月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农历五月间,夏季炎热,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瘴气太浓”,不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质,士兵们食用了泸水,患病者较多,甚至致死。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经过苦思冥想,下令士兵们杀猪宰牛,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头形状蒸熟,让士兵们食用。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疾病,这样一来,泸水周围的百姓就传开了,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馒头”可避瘟邪。由此开始,人们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后来,“馒头”逐渐演变成里面装上肉馅的食物,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故被人们恰到好处地取名“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包子起源最早是在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