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注意!
你可能忽视了一项近期的重要福利!
境外退休人员申请国内养老金政策又有变化。无需本人当面申请,人社部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
///
“生存验证”太麻烦
华人退休移居海外后,各项福利的领取依然是头等大事。到底辛辛苦苦一辈子,这些福利都能为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按规矩办事,一直以来大家都是遵守《关于在境外居住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审核表有关问题的通知》(领外函[2015]660号)的规定。
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生存验证:
1、海外退休职工亲自提交本人有效护照和居留证,并在中国领事面前填写资格审核表;
2、海外退休职工如委托他人办理,除首要条材料外,代理人须提交有效护照、居留证及30天内办理的委托公证书或类似证明。
统称为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总结来说,这是一个“证明自己还活着”的行为。需要申请人内亲自递交材料,才能拿到“在境外居住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审核表”,收关领到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同时,时间的规定也是阻碍。每一次认证的有效期限为12个月,如果第13个月开始没有认证,就自动停止发放养老金。
好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其实准备申请材料不难,但回国不易。因为许多退休人员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往返于两国之间难免舟车劳顿,甚至伤筋动骨。子女又不能代替申请,实在是不方便。
如果申请人本人无法亲自前往,那辛辛苦苦一辈子得到的养老金,就只能打水漂了。
就在最近,这个不合理的规定终于被改写,方便了万千华人。
///
启用“人脸识别”系统
就在本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现行的集中认证取消之后,难免会给许多有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冒领养老金”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后果。
针对这一可能出现的漏洞,人社部表示:
未来的认证方式,将是以信息比对为主,和远程认证相结合,让申请人不用跑就能完成。
届时,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等,都会作为认证资料,同时和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系,在人口管理、就医、殡葬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及乘坐飞机、高铁的实名场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资格认证。
通过信息比对不能确定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的,结合全面参保计划,利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人社部门还将积极推行异地居住的远程认证,使用网络、手机APP等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使服务对象可以就近就地完成。对于在境外居住的,人社部门也会和有关部门磋商,尽快启动互联网视频认证。
这样看来,养老金的申领和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
相关政策解读
关于华侨在国内就医有何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计委、卫生部、外交部关于取消对境内外患者实行两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统一境内外患者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下称“统一收费标准”)。
境内外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时,可自愿选择普通医疗服务或特需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诱导或强制患者接受特需医疗服务,不得对境外患者进行价格歧视。
有关部门接待的外国宾客、台湾同胞、澳门同胞、海外华侨和华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如需要在医疗费用方面给予照顾的,其费用由接待单位支付。在华外国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系统)及来华留学生的医疗费用支付和结算渠道不变。
已出境定居的退休干部,符合离休条件的,可否改办离休?
已出境定居的退休干部,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可以由原来所在单位予以改办。如本人未提出,原所在单位也应主动改办。
改办离休后,退休费与原工资的差额,及按规定应享受的生活补贴,应从1982年4月起补发。
短期在国外生活的离退休、退职人员如何办理健在证明?
根据《关于出境定居离退休、退职人员办理健在证明有关问题的通知》(外领函[2007]35号)的规定,在国外生活的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以及短期在国外生活的离退休、退职人员如需办理健在证明,可参照出境定居离退休、退职人员健在证明的相关办法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