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寰球杯即将落幕了,突然想起我先生曾写过三篇回忆寰球杯的文章,这是一个真球迷真切而难忘的记忆,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带你重温旧日记忆。
原作者:人在旅途的Gao
——————————————
2010年寰球杯落下了帷幕,在央视收关一期的“豪门盛宴”节目中回放了一些过去30年央视转播寰球杯的画面,看到韩乔生和张路在20年前节目中年轻的面庞,听到他们那时略显生涩的声音,不由感慨时光飞逝和岁月的力量,也勾起我自己对寰球杯的很多回忆,脑海中除了涌现那些曾经闪光荣耀的足球大腕,还有自己在这4年一个轮回中成长的足迹。
1978年第11届阿根廷寰球杯,基本没有留下什么记忆。那是我刚刚小学毕业的暑假,父亲去宝鸡出差,把我带上,放在父亲以前的同事家里,他家里也有一个与我同龄的孩子,我们就成了很好的玩伴。那应该是在一个傍晚,在一个操场上,很多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候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除了高级干部,一般家庭是没有电视机的,而且只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国营单位的工会俱乐部之类的才有。观看的人非常多,以至于后面的人都要站在凳子上才能远远看见那小小的电视屏幕。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原来播放的是一场足球比赛,从周围人的谈论中首要次听到“寰球杯”这三个字。但那时对足球尚没有什么兴趣,也根本不知道任何足球明星的名字,所以看了一会就离开了。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那是央视首要次录像播出寰球杯决赛,阿根廷对荷兰,阿根廷夺冠。
1982年第12届西班牙寰球杯,首要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正在商洛山沟里的三线工厂子弟中学上高中,为了准备来年的高考,暑假期间也在学校补习,但紧张的补习并没有阻挡我观看寰球杯的热情。那时有不少家庭已经有了电视机,我们家也有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时的电视节目并不丰富,女排比赛和寰球杯应该是很好的电视节目了。虽然平时很少踢球,但很喜欢参加一些其它球类运动,受班上同学的影响,对寰球杯有了几分期待。比赛开始前,就已经知道了三个运动员名字,一个是阿根廷的马拉多纳,一个是西德的鲁梅尼格,一个是法国的普拉蒂尼。马拉多纳是从电视上了解的,他那时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记得在那个介绍他的电视节目里,马拉多纳穿着一身裘皮大衣,一副土财主暴发户的形象;知道鲁梅尼格,则是读了一篇登在少年刊物上的专门介绍他的文章;了解普拉蒂尼,则是知道他带领法国队夺得了2年前的欧洲杯。在这届寰球杯上,年轻气盛的马拉多纳因为踢人被红牌罚下了场,鲁梅尼格和普拉蒂尼则都发挥不错,普拉蒂尼带领法国队闯入4强,鲁梅尼格则常常扮演了关键先生,率领西德队获得亚军。在这届寰球杯上,首要次领略的巴西桑巴足球的风采,记住了博士苏格拉底、法尔考、济科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更认识了意大利金童罗西这个球门前的机会主义分子,正是他在对手禁区里的出色抢点射门,帮助意大利淘汰了巴西队,并在收关的决赛上战胜了西德队,登上头名领奖台。
大学四年,我居然没有留下一张绿茵场上的照片,只找到了这张我们北京航空学院的同学们为参加1984年天安门广场国庆三十五周年游行而排练的照片,大家统一服装,年轻小伙儿们个个都很精神,我们表演的是“海浪方队”。
1986年第13届墨西哥寰球杯,正是大学暑期实习期间,比赛的前半段我们还在北航,比赛的后半段则来到沈阳的工厂实习。在学校时主要是在大教室里观看,通常每个系学生会的同学在比赛开始前把电视机搬到大教室,所以我和班上的同学常常要事先了解哪个系可能会在哪个大教室,然后早早去占据好位子。那时虽然已经换成了彩色电视机,但屏幕并不大,如果去得晚了就只能在后面看人影了。来到沈阳实习后,住在实习的工厂招待所内,招待所没有电视机,本来非常失望,幸好带队的实习老师也很喜欢看寰球杯,到了寰球杯收关阶段,不知他从工厂的什么部门借来了一台电视机。于是我和班上一大帮同学,下了班吃完饭,先去工厂的操场踢上一阵,后半夜则爬起来聚在一起看直播。这届寰球杯可以说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寰球杯,在他的熠熠光辉之下其他人都黯淡无光,能提及大概仍然是普拉蒂尼和鲁梅尼格,还有一个马特乌斯,普拉蒂尼带领法国队再次闯入4强获得季军,鲁梅尼格和马特乌斯带领西德队闯入决赛输给了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和比利时队的两场比赛中都是梅开二度,其中迎战英格兰队时的两粒进球更是神奇,一个后来被证明是手球,他骄傲地称之为“上帝之手”;而另一个连过6人后射门成功的入球则被评为寰球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进球,对阵比利时队连过4人后的入球也至少可以评为20大进球之一。
实习快要结束时,实习老师组织去鞍山的千山风景区玩,这是我和班级同学的合影,看我身上的那件印有足球的T恤就知道寰球杯的热度依然没有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