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界的“大卫雕像”巡展巴黎
今夏一位元老级“国际大腕”空降巴黎滩。她的大驾光临自然备受追捧,一路宝马香车护航不说,其下榻的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前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大批记者扛着“长枪短炮”翘首以盼这位重量级“大腕”一显芳容。
巴黎时间6月6日凌晨,这具被取名为“翠丝”(Trix)的霸王龙骨架高调现身在矿物与地质展览区域内举行的记者发布会。这位“摇滚明星”的“巡回演出”行程可谓是排得满满当当,刚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回来的她将在此一直坐阵到9月2日,随后马不停蹄地奔赴中国澳门。
“大家闺秀”初长成
翠丝之所以名声大噪还是因为其化石完整度之高难得一见,她是迄今为止寰球上保存最完整的三大霸王龙骨架之一,超过75%的骨骼都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这实属奇迹,因为绝大多数的恐龙骨骼化石即使留到今天,也被覆盖在其上层的物质压得面目全非了。至于剩下四分之一的缺损部分(左后脚掌、部分尾骨以及后肢)则依照其他霸王龙化石样本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了复原。本次展览策展人古生物学家罗南·阿兰(Ronan Allain)强调说:“要获得一具完美化石样本,化石化作用的速度要足够快才行。翠丝的尸骨很快就被水或是沉积物掩埋起来了,因此免受食腐动物和微生物的侵袭,所以即使在6500万年后的今天依然容颜未改!这样的化石化作用只有0.01%的概率会发生,着实让人惊叹。对我来说,这就好比是米开朗基罗的真迹到法国来巡展一样,我希望到时候能看到我馆大排长龙的景象!”
双“龙”戏珠
翠丝芳龄三十出头,对于一头霸王龙来说,她已年近耄耋,相比之下,之前发现的其他霸王龙最多也就活到25岁。这位重磅嘉宾身长约12.5米,身高约4米,生前重达8吨,参展方别出心裁地将她摆成了进攻的姿态,好似一张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在一旁展出的一具埃德蒙顿龙(一种鸭嘴龙)骨架已然成了翠丝的囊中之物,终将难逃她的血盆大口。
“翠丝的头骨长约1.5米,而同为万兽头疼的狮子其头骨长约30厘米,差距可见一斑。不过,两者之间仍然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譬如狩猎技巧。我们可以把她想象成一只有着80颗尖牙利齿的大猫咪,正蓄势待发,仿佛随时都会向你扑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布鲁诺·戴维(Bruno David)风趣地说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女汉子”的铁骨柔情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头看似所向披靡的“女中豪杰”也有柔情的一面,“骨感十足”的庞大身躯暗自诉说着她生命收关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据研究人员鉴定,翠丝生前饱受疾病摧残,脊柱已经弯曲变形,尾骨患有关节病,四根肋骨断裂,再加之左下颌有多处牙印,疑似是其他霸王龙的咬痕。
一节节冰冷的骨化石记录下翠丝苟延残喘之际的悲凉与无助,让人不禁感叹,就连身居食物链顶端的翠丝也终究难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同她所处的白垩纪时代一同堙灭。
除了这头史前“巨无霸”之外,整个展览还有许多寓教于乐的环节。“孩子们可以骑在自行车上,背朝霸王龙翠丝血淋淋的大嘴,看看得骑多快才能逃脱她的魔爪。”古生物学家罗南·阿兰如是介绍道。有趣的是展厅中还设有一把巨秤,用以记录参观者的重量,这样做是为了最终将数值累加起来,看看能满足翠丝几天的食量。
此外,馆方还将教授小朋友们霸王龙的求偶动作。如果展览还不够过瘾的话,带着门票还能参观古生物学馆以及借此次机会特别设立在一旁巴黎植物园的化石发掘现场。
是它将高卢雄鸡生吞活剥?
傲慢的法国人永远和他们说英语的邻居们唱着反调。在法国,以霸王龙为题材的作品长期曲高和寡,乏人问津。这里的恐龙明星是欧洲土生土长的斑龙,早在1824年就被挖掘发现并命名。一直以来,它在欧洲大陆的知晓度都远远高于霸王龙,直到1993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侏罗纪公园》上映,霸王龙的旋风才最终刮到法国,征服了一代法国人的心。
“当时法国的‘文化例外’政策闹得沸沸扬扬,举国上下都在讨论如何保护电影与音乐产业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古生物学家让·勒洛夫(Jean Le Loeuff)在他的著作《超级明星霸王龙》(T. rex superstar)中如是写道,“在这种大背景下,《侏罗纪公园》中的霸王龙成了典型的好莱坞文化代表,将高卢雄鸡生吞活剥。”事实是残酷的。二十五年之后的今天,这部美国畅销电影接连出了四部续作,已然成了好莱坞的印钞机器,让法国这只高卢雄鸡只得临渊羡鱼了。
“侏罗纪”热潮引爆法兰西
如果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霸王龙在巴黎”展是为了取悦恐龙化石迷的话,当下正在法国圣德尼电影城举办的《侏罗纪寰球》展则完全符合《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迷的胃口,让人大呼过瘾。与此同时,艺术收藏家们也同样为恐龙神魂颠倒,不惜重金将它们的骨架列入自己的收藏行列。掸去尘土的恐龙化石俨然成了艺术收藏界的新宠儿,一阵“龙骨收藏热”悄然兴起……
“贵宾级”乐园体验
用展览来形容它,还不够恰当,因为整个参观过程就是一个游览公园的过程。如同《侏罗纪寰球》的电影场景一样,参观者将以贵宾身份搭乘一艘“豪华游艇”前往公园所在的努布拉岛。靠岸后,公园标志性的大门率先映入眼帘,一场魔幻的远古之旅从这里正式启程。
与塞纳河畔的《霸王龙在巴黎》展览一样,《侏罗纪寰球》展览同样大有来头。在此之前,这座占地1900平方米的迷你乐园已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费城和芝加哥俘获上百万参观者的芳心,此次不远万里来到欧洲大陆,又恰逢《侏罗纪寰球》续集上映,必将席卷新一轮恐龙风潮。
游客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总共可以看到八种明星恐龙,皆是以一比一比例制作的高仿真电动模型,每一片鳞甲、每一寸肌理都透显着工匠精湛的技艺。负责此次展览的帕斯卡·贝尔纳丁(Pascal Bernardin)介绍说:“区区这几台电动模型需要300余人耗费一个月时间装配调试而成。最终作品的完成度是见所未见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是忠于理想还是忠于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恐龙的形象与影片中保持确实的一致,由《侏罗纪公园》官方摄制团队负责监工。在整部系列电影中担当技术顾问的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Jack Horner)在现场逐一校对展板文字的准确性。他解释说:“这些展出的恐龙相比现实更忠于它们在大银幕上的形象。比方说,我们其实已经发现,这些史前动物的表皮色彩应当是十分鲜艳的,诸如明黄色、朱红色、天蓝色等等。但斯皮尔伯格想要这些生物看上去更吓人些,于是便运用了大量暗沉的颜色,像是褐色、绿色和灰色。影片里是这样,我们这个展览上也是这样。可以说这儿的恐龙和斯导电影里的没有区别,除了我们适当地调低了恐龙的嗓门,以免让参观者受惊。而事实上,通过我们对它们发声器官的研究发现,这些史前巨兽个个体内都装着一个‘高音喇叭’。”
“被宰的羔羊”致敬经典
为致敬《侏罗纪公园》首要部中的经典场景,《侏罗纪寰球》特别设置了用山羊喂食霸王龙的桥段,而这正是此次展览的高潮环节。在霸王龙展示区域,影片中那头重达2.2吨的恐龙头疼将从黑暗中缓步走来,时而将目光扫向10000伏特高压电缆后方的观众,时而仰天长啸,将它48颗尖牙暴露无遗。在灯光、音效的渲染下,这一切显得如此真实,让人不禁祈祷这高压电网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出现什么闪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恐龙迷和《侏罗纪公园》爱好者们想必一定不会愿意错过这一与恐龙“活体”零距离接触的绝佳机会。而门外汉们也不用担心。展览配备了语音导览器和丰富的介绍展板,将每种恐龙的特征与习性用浅显的语音娓娓道来。与《霸王龙在巴黎》展一样,该展览也将会持续整个夏天直至9月2日,为《侏罗纪寰球2》发挥余热。
夏日炎炎“龙”骨热
刚看过《侏罗纪寰球2:陨落国度》的观众一定对片中拍卖恐龙的场景记忆犹新。一只只张牙舞爪的“杀戮机器”成为富商竞相争夺的财富,计价器上疯狂跳动的数字将人类膨胀的私欲放大到了奢贵。将目光转回到现实,这样的场景同样在法国接连上演着,只不过,在人类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复活恐龙之前,被拍卖的不是它们的皮囊,而是它们的骨架。今年四月和六月,接连有两场恐龙骨架拍卖会在巴黎举行,一场“龙骨收藏热”正在悄无声息地展开。
一槌定音拍出百万高价
4月11日,一具异特龙骨架和一具梁龙骨架在巴黎德鲁奥拍卖行(Hotel de Drouot)举行的拍卖会上分别以140万欧元的成交价售出,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显示出恐龙化石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据拍卖方称,异特龙化石的市场价格一般在55万至65万欧元之间,而梁龙化石价格则在45万至50万欧元之间浮动。通常食肉恐龙相比食草恐龙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而显著的搏斗或是伤病痕迹更能为化石增色不少。
“化石市场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属领域。现如今,恐龙是酷和时尚的代名词。而恐龙化石则好比油画一样,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装饰艺术品。” 拍卖官雅各伯·布里亚诺(Iacopo Briano)这样认为。
类似的场景在今年6月上演,让人很难不和《侏罗纪寰球》续集的上映以及《霸王龙在巴黎》的展览联系到一起。6月4日,埃菲尔铁塔一层大厅举行了一场高调拍卖会,一位法国买家以200万欧元的高价拍下了一具距今1亿5000万年前的未知食肉恐龙化石。根据该买家的意愿,这头神秘的恐龙将用于科学研究,并有望放到博物馆中展出,再次与公众见面。尽管如此,科学界对此仍忧心忡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艺术界与科学界的“龙”斗
此次拍卖引发了大洋彼岸美国古生物学家的高度关注。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戴维·玻利(David Polly)教授强调说:“拍卖势必会让恐龙化石的价格水涨船高,这样就连大型博物馆也将负担不起高昂的化石样本了。” 科学家最为担心的是,如果发掘考古现场涉及到私人用地,情况会变得十分棘手,因为嗅到商机的土地所有人将会坐地起价,把“金钵钵”拱手相让给一掷千金的投机商。“这一旦形成了气候,必定会使科学家更难接触到化石样本,这将严重阻碍他们的考古挖掘工作。”玻利教授召集2200名科学家撰写联名信,要求巴黎拍卖行取消这笔交易。“更糟糕的是,如果人们开始把化石和价值连城的珠宝划上等号,各大博物馆就有必要考虑加强安保,防止盗窃事件发生。
此外还有一点饱受学界质疑,那就是卖方称该拍品是一个全新的恐龙物种。“该化石样本与异特龙十分相像,但又显示出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因此极有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尚未命名的兽脚亚目异特龙属恐龙。”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学院的古生物学家帕斯卡·迦得弗洛伊特(Pascal Godefroit)如是在拍品名录上写道。然而,美国威斯康星州迦太基学院的客座教授、古生物学家托马斯·卡尔(Thomas Carr)并不赞同这个说法。他认为,卖方这么做纯粹是为了炒作,为的就是把价格一抬再抬。卡尔说道,“既然是科学发现就应当交由科学家,诉诸同行评审的机制。现在这个状况实在是叫人摸不着头脑,从道义上也说不过去。”
(欧洲时报/ 张毅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