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他问了句中国向何处去,被关十年出来成诺奖级学者

来自:Mr海 0 0 2018-06-04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19岁少年的一篇《中国向何处去》

惊动领导人,被关十年

------


1968年的长沙,一位已经厌恶了无脑地“造反斗争”的革命小将,坐在自己的房间,认真思考着一个问题。


他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


写出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位革命小将19岁,那时他还叫做杨曦光。


《中国向何处去?》一经传阅,立即成为了当时流传最广的“反动檄文”,从长沙一路传播,传到了北京,连康生、陈伯达、江青都知道了杨曦光,华国锋也知道并且也认为杨曦光是反革命。


因为《中国向何处去?》一文的尺度,和那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霸气,上面咬定这不可能是19岁的杨曦光所写,背后一定有反革命集团在操控。


于是,命令从北京一层层传下来,传到收关,杨曦光直接被批捕入狱。


就因为问了一句“中国向何处去”?还在读高中的杨曦光遭遇了十年牢狱之灾。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杨曦光狱中回忆录《牛鬼神蛇录》




2

十年苦学成才,出国一去不返,

离诺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

------


在所有人看来,杨曦光的人生彻底毁了,同龄人都在“火热的运动中”博取前程,而他,最青春的十年时光浪费在牢狱里,出狱后还要背着一辈子的案底,连个工作都找不到。


大家都觉得他傻,或者是想出名想疯了,就凭他一个19岁的高中生,也敢写什么《中国向何处去?》


这下子完了吧!向何处去?向牢里去。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杨曦光在那个时候坐牢,在牢里遇到了一大批教授、学者、工程师,他们都是因为“运动”被关进来的,杨曦光拜这些狱友为师,十年时间,学习了英语、机械、经济和数学。


在狱中,杨曦光还自己推导出了戈森第二定律、层级理论、纳什议价模型以及劳动分工理论,做了五六十本读书笔记,还有一个电影文学剧本。


在那个取消高考的十年里,外面的同龄人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而杨曦光“因祸得福”,在牢里接受了“大学教育”。


1978年,杨曦光刑满出狱,尽管“文革”已经结束一年多时间,但因为前科,没有一个单位敢录用他,于是,他决定改名,想要摆脱过去的历史,从那年起,这个寰球没有了杨曦光,而出现了一位日后将再度惊艳寰球的经济学家——杨小凯。


1983年,杨小凯被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伴随杨小凯十几年的厄运在这一年才算最终结束。在普林斯顿毕业后,他选择去澳洲当教授,并放弃中国国籍,成为了澳洲公民,永远留在了国外。


中国又少了一位天才,而寰球多了一位华裔经济学家。


杨小凯在经济学上的成就,被寰球知名的经济学家公认,他曾两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盛名经济学家杰佛瑞·萨克斯评价说:“杨是寰球上最有洞察力、最严谨的经济学理论者之一,他也是经济学界较具创造力的人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M·布坎南说过:“我认为现在全寰球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莫纳什大学,是杨小凯所做的。”


在他离世后,连一向自负的经济学怪才张五常都由衷感叹:“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凯没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种求学的际遇,他在经济学的成就会是怎样的。拿个诺贝尔奖不会困难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杨小凯在澳洲



3

一生都在问:

中国向何处去?

------


但真正了解杨小凯的人,都知道,与其说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社会制度改革的学者。


尽管早已入籍澳洲,杨小凯对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一刻也没有停止关注和思考。


比如开放户籍制度、破除行业垄断、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等等。


其中最盛名的是对中国“后发劣势”的担忧,他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但是,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今天的中国,从一个几十年前的落后国家,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取得了GDP的成功,但依然没有摆脱100年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模式。


杨小凯的“中国向何处去”?今天,又到了该问这个问题的时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杨小凯澳洲墓地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