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频频对中国发难,从中国商品到中国企业,这次又将目光投向了在美的中国科研人员。4月30日,《纽约时报》报道称,白宫因“间谍忧虑”考虑对中国研究人员设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次又是为了什么?
据《纽约时报》的描述,今年4月,中国据说测试了一种隐形斗篷,能让普通战斗机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这一进展“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或成为一项关键的情报突破。美国官员担心,中国可能是从一名2008年参与杜克大学实验室类似研究的中国研究人员那里获得的技术。这名研究者当时曾引起一些怀疑,受到联邦调查局(FBI)调查,但未被指控任何罪名。
报道称,这个人回到中国后,成为了亿万富翁,还开设了研究机构,从事与他在杜克大学的研究有关的项目。介绍了这一背景后,《纽约时报》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担忧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考虑采取严厉措施阻止中国公民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所从事敏感研究。
为此,白宫正在讨论是否要限制中国公民进入美国,包括限制发放某些类型的护照,以及扩大和细化有关对在美企业和学校从事军事和情报项目的中国研究人员的相关规定。
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哪些项目将会受到限制。不过,有关措施或针对“中国制造2025”中的重点前沿领域,涉及先进材料、软件和人工智能、电动车等其他技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报道也没有透露有多少人会受到影响,但推测称在美国持有临时签证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和技术公司的员工也许受影响较大。每年在美国的留学生超过100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
这些限制将针对的是中国公民,但不包括持有绿卡、拥有在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以及那些因在“本国受到迫害而获得庇护”的中国人。此外,放弃中国国籍、成为美国人的华裔也将获豁免。
在今年4月的一次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前国家反情报官员米歇尔•范•克利夫就曾表示,美国的自由和开放使该国成为“间谍的天堂”。她还声称,中国和俄罗斯的特工都带着“详细的购物清单”来到美国。
然而,《纽约时报》也表示,为保护美国技术而设置障碍可能会让国家付出高昂代价。限制人员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会破坏美国实验室的创新。而寰球各地有才华的研究人员都将美国实验室看做重要目的地。同时,美国这一决定会威胁到自己的大学从外国学生那里获取丰厚利润,鉴于这些留学生基本上都在缴纳全额学费。
报道还认为,这一举动会导致歧视。一些人担心,中国一直是美国容易政治攻击的目标,川普政府对中国的全面挑战正在培养华盛顿“把所有中国人都视为敌人”的排外、冷战思维。
2018年2月16日 ,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一场国会听证会上公开宣称,在美国“几乎所有领域”中学习和工作的“华人教授、科研人员、学生”都可被视之为“非传统的情报收集人员”,他们有可能秘密地在为中国政府收集情报。雷还进一步宣称,他认为在美华人学生和学者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美国全社会关注应对。这一言论随后得到了中央情报局长等多名美国高官的附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克里斯托弗·雷的言论也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强烈的抗议。美国国会亚太裔党团主席赵美心、副主席刘云平议员随即公开发声谴责。
“非常不幸的是,今天越来越多人认为,只要有亚裔血统或者和中国有一定的关系,就有当间谍的倾向。这种想法制造了一种恐惧文化,对整个亚裔社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前陈霞芬和郗小星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两位无辜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被FBI错误的指控从事间谍活动,最终被证实是清白的,然而FBI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这对两位科学家的职业、声誉和生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很多亚裔学生学生都担心他们会遭到同样的歧视。”赵美心在一份公开信中说道。
事实上,根据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2017发布的研究中显示,自2009年起被以经济间谍法指控的被告人中有62%是亚洲人,而其中22%被指控经济间谍罪的亚裔被告从未被定罪,换句话说,多达1/5被作为间谍起诉的亚裔可能是无辜的,是其他种族的两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籍华人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主席、美国知名法学家吴华扬向澎湃新闻表示,FBI局长的这种言论非常令人不安,指责过分标签化且存在着十分不必要的偏见。在没有摆出任何事实和证据之前,仅以纯粹的种族和出生地就对一个群体发出如此巨大的怀疑,这种行为不但违背了无罪推定、正当程序以及平等保护等美国宪法的根基理念,也容易煽动歇斯底里的不当情绪。
美国司法部的指导手册显示,“经济间谍罪”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一、被告人窃取、或者在未获得商业机密持有人允许的情况下获取、破坏或者传播信息;二、被告人明知相关信息是为人所专有;其三、信息是商业机密;第四、被告人的行为是基于使外国政府、外国机构或者外国代理人获益的目的。上述四要件缺一不可,其中,第四个要件成为犯罪能否成立的关键。
华裔明确支持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以及认可打击间谍活动的重要性。然而,这样的支持是基于证据的公正及妥当的调查、起诉和对间谍活动的惩罚,而不是基于种族、民族和出生地的标签化猜忌和怀疑。而近年来,基于后者的案例正在美国不断出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截止到2017年底,在总计180起经济间谍和盗取商业机密的案件中,至少有55起涉及中国公民或者美籍华裔,其中1997-2008年间每年平均至少3起,2009-2015年间至少4-6起,目前仍有19起案件未结案,结案的当中,至少9起为提前撤诉或定无罪、另有3起罪名被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