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海外姐妹的群里,群主好奇地问了一句:
“有点好奇咱群里还有几家认真过春节的?”
紧接着,跳出来的回答都是:
“我家不过。”
“我家只是全家聚餐。”
“我家没过过。但准备今年吃点年糕。”
“我家有妈妈在,就是吃顿大餐,聚一下。”
“我家准备去父母家过,都是家常菜。”
“我家准备和朋友两家一起过。“
......
“噗呲”~很少发言的婆暗喜,居然在这找到同类。
每当提到‘春节’,婆脑海里跳出的都是一些陈年记忆:
三代同堂家庭聚餐。
大鱼大肉。
包油角炸煎堆。
新衣服新鞋子。
利是封(红包)。
新年糖果。
烟花炮竹。
逛花街买金桔。
CCTV春晚?TVB春晚?
各花入各眼。
......
省略号不是省略了许多,而是一切都渐渐地离婆远去。
祖辈一个个地逝去。
大家庭失去了主心骨,
一个个的小家庭又有了新的归宿。
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
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张儿孙满堂回家过年的照片,
特别真实,特别让人唏嘘。
只因围在老奶奶床头床尾的儿孙们,
各个捧着手机,忙着低头刷屏。
物以稀才为贵。
越难得到的才越期待。
现在每天都能吃到想吃的,
每天都能买到想买的,
哪天想开派对聚餐随时都可玩得开心,
春节对婆来说已失去其特殊的仪式感。
至于利是红包,
以前我们能收到十元人民币的红包,
都开心得感激得象被‘皇帝恩赐’。
现在的孩子收到一百元美金都嫌弃。
每个人的需求都有所不同。
喜欢热闹的人总会找人多的地方聚。
喜欢安静的人总会搬离人多的地方。
喜欢跟风的人总要人有TA必须有。
......
看微信朋友圈,就象看世间百态。
有些人真是假得可怜。
今天晒国外生活得多么多么地美好,
希望别人羡慕。
明天又晒如何如何地想热闹地过年,
希望别人怜悯。
哈哈~~世间哪有那么多美好。
只有心态好,
平常日可过成‘年’,
‘年’同样可过成平常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在大年三十的那天早上,婆决定自己走路去上班。
时间自己掌握,一路都可停步呼吸,欣赏每天开车错过的风景。
不堵车,不花油钱。既环保,又步行下山上山锻炼身体。
这就是住在新西兰小城市的好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下班回家,炒两碟家常小菜,烤两块羊扒,
夫妻俩的小日子,想开心就自己找乐子,无需找小三。
干杯!为我俩一日之内辛勤的工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就是龍和婆在新西兰‘大年三十晚’的丰盛晚餐。
一干二净,经济实惠。哈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年初一’继续步行上班。
居住在新西兰,就得按本地的习俗和节假日过日子。
没什么觉得委屈,没什么值得可怜的。
在国外生活是自己的选择。
从没为此后悔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天,恐龙的同事送了一条自己钓的新鲜吞拿鱼。
婆下班后,将鱼㓥了送入烤箱烹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家里总会备着几瓶本地葡萄酒,
哪天想喝就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就是龍和婆‘大年初一’的晚餐。
简单但有深度的内涵。哈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晚最特别的是恰逢内皮尔的Art Deco复古节的飞行表演经过屋顶,
为我俩‘大年初一’的晚餐增添了一点‘节日的气氛’。
哈哈~也许正因为有龍和婆这种另类,
才更显其他人丰富的年味吧。
新年快乐!
只要快乐!
各有各的活法。
2018年02月16日
写于新西兰内皮尔
图文作者:Cathay龍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