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Mr.海:法国人有一句话:“1936年是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法国人之所以能按照现在的方式生活,是因为那一年开始,法国人学会了度假。”法国是寰球上拥有假期最多的国家,在这里,度假是让人活得有尊严的方式。与之相比,尽管中国已经有很多人迈入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但内心的幸福感却被每天的焦虑所抵消殆尽,更别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了。
1
法国人:一群专业休假,兼职上班的人
------
在法国留学的曾同学,对自己这几年来对法国人的印象做了一个总结,那就是:“法国人,一群专业休假,兼职上班的人。”
曾同学说,刚到法国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法国人的行为,比如说要是这一周的假期刚好在周二或者周四,那么法国人就直接把周一和周五也连在一起给休了,加上周六周日,一周能休四天。所以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假期在星期三了,没法连着休。
在法国的企业里干满一年,则可以攒到30天的带薪假期,而且这些假期是和法定假期分开的,休完了一年的法定假期,还能再休30天。
法国的假期到底有多少呢?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据说一年中有150天使不用上班的。这还不包括2000年后法国实行的一周35小时工作制,每周超过35小时的部分,可以转换为假期,这一制度又让法国人平均每年能攒出10天的假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休假让生活更有尊严
------
法国全民休假的历史,是从1936年左翼政党首要次执政开始。当时的总理莱昂.布鲁姆就这样回忆道:“当我看到年休假期间路上跑着的摩托车,老式破旧汽车和车上坐着的用心打扮的年轻工人夫妇时,我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带薪休假制度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打开了未来之门。”
休假制度让一个法国普通人也过上了以前贵族们才能过上的生活,他们可以像贵族一样到处游山玩水,去海边冲浪或者无所事事地晒一日之内太阳,或者一家人驱车前往野外进行烧烤晚会,父亲可以教孩子们踢球,母亲可以教孩子们唱歌……这样的生活完全不必担心浪费了赚钱时间,因为假期都是带薪的。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不只是喊喊而已,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上,才能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普通法国工薪族一日之内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呢?毫不夸张地说,基本是:在规定的7小时工作时间内,吃饭休息1小时,聊天3小时,剩下3小时才是真正的工作。
他们一年的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1到6月专业休假兼职上班,7到8月彻底休假,9到12月继续专业休假兼职上班……
知道法国人为什么搞婚外恋的那么多了吧——闲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到法国人如此潇洒,我们不禁会问,这样的散漫方式能确保经济发展吗?“罗马不是一日之内建成的。”法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1936年法国法律规定带薪休假为两周,1956年增加到三周,1982年增加到四周,如今增加到五周。这都是跟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调整的。
法国政府还在各项福利制度上提高水准,“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让休假的国民们更加没有后顾之忧,而度假带来的消费刺激,内需增加,更进一步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中国人为什么有钱也学不来这份尊严?
------
尽管我们在人均GDP上还和法国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的高收入群体基数可要远远高于法国。中国中产阶级人数据说已经超过了2亿,尽管有很多是“被中产”的错误统计,但仍然比总人口不到7000万的法国要多得多,可你看看中国的中产阶级们,有几个能像法国一个普通工人那样去休假享受生活呢?为什么我们有钱也学不来法国人的这份“潇洒”?
或许是我们这个民族太过勤奋了吧,我们不需要假期,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工作的时间,不管是赚取养家糊口的薪水,还是实现自我的价值,工作是我们只此的方式。哪怕是到了海外,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只此亮着灯的店铺里一定有一张笑眯眯的中国脸庞。对于我们来说,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就是赚钱,很多钱,然后用金钱来刷存在感,比如豪宅、跑车、豪华品包包、儿女在名校的那张毕业证……
在此我不想把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做一下高下对比,我们“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同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是看到普通法国民众的生活,不得不感叹一声,我们活着,真叫一个累。
4
让民众更有尊严的生活
------
温家宝曾经说:“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有这样的目标和期望是好的,但是我不得不说,我们在这一块做得还很不够。
大家应该都听过在2009年福布斯发布了全球税负痛苦指数,中国排在第二位,而首要位的正是法国。法国是欧盟国家中税率较高的,达到了57.53%。中国的税率有人说是44%,也有人说没那么高,但至少40%是有的。但法国用在人民福利上的钱占到全国GDP的30%以上,而我们是8%。于此同时我们每年的“三公消费”高达9000亿,占财政支出的30%。
是勤劳的中国人导致了高税收低福利,还是高税收低福利造就了勤劳的中国人?九十多年前,爱因斯坦来到中国,目睹了当时中华民国的贫穷,他在日记上写:“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
中国如今已经告别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了,提高民众福利,让民众更有尊严的生活,中国人勤劳吃苦的美德不能成为低福利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