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澳洲发生了一件大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公投结果出来了——将近62%的澳洲人投了赞成票,因此赞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阵营举国欢庆。
尽管有好多人认为修改这项法律要经历冗长的程序,议员们还要为此我辩我辩我辩辩辩,所以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但我觉得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反对阵营不用再自欺欺人了。
说实话,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是否能够结婚,就像让男人来决定女人是否能够上学、工作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
而且,澳洲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实已经姗姗来迟。四大移民国家中,2005年加拿大,2013年新西兰,2015年美国,四大移民国家就只剩下澳洲没有合法化了。再加上2013年法国、2014年英国、2017年10月1日刚生效的德国,几乎所有主流发达国家都已经给了同性结婚的平等权利,澳洲还有什么理由一拖再拖?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南威尔士州作为全澳最发达的地区,投赞成票的比例居然较低,只有58%。如果按照选区排名的话,赞成率较低的7个选区全部在新州。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我最关心的大悉尼范围内,有一个格外引人注明的区域,大多数人都坚定地投了反对票,那就是西悉尼地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西悉尼地区一共有10个选区,其中7个选区的反对票占大多数,反对率较高的Blaxland高达73.9%。
在澳洲,选区(electorate)和区(suburb)的划分并不一样。区是纯粹地理上的划分,整个悉尼有637个区(当知道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也吓傻了);而选区是政治划分,悉尼有25个选区,每个选区都跨越了好多个区。
这些选区的名字对普通移民来说都很陌生,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一下反对票占大多数的选区涵盖的区,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Blacktown、Liverpool、Auburn、Bankstown。
那么,这些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投反对票?
看一下Blaxland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发现:
这个选区的人民结婚率很高,但离婚率也很高。
这个选区的人民只有13.4%是非宗教人士,而全澳洲的比例是29.1%。
这个选区的人民只有25.5%在家里只说英语一种语言,而全澳洲的比例是68%。
这个选区的人民家庭收入较低,有房有车一族也比较少,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热衷于结婚、但婚姻并不幸福的信教穷人移民。
结婚率高,说明他们大多遵循传统意义上的婚姻观——男女之间的结合。
信教率高,说明他们大多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同性恋是禁忌。
英语非母语比例高,说明他们大多来自第三寰球国家——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厌恶和唾弃。
穷人比例高,说明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
所有的这些,带来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不宽容。让我心塞的是,这一群体其实无论在移民前还是移民后,都应该是国内的弱势群体,但面对另一个弱势群体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决打压、努力排斥,生怕另一弱势群体的得势会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过澳洲价值观里的重要一条,就是“澳洲社会重视每个人的机会均等,不管人们的人种、宗教和民族背景”。
每次去悉尼的中央车站,我总是惊叹于这样一幅景象——每个行色匆匆的人都在走向不同的方向、奔赴不同的站台,行走的路径交织成密密麻麻的蛛网。这才是澳洲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走的道路,坐上自己想要坐的车厢,停驻在自己想要去的终点。
正是这种对多元文化的推崇,澳洲才会每年欢迎数十万名来自寰球各地的移民的到来。而很多移民受惠于宽容开放的人口政策,得以加入这样一个兼收并蓄的社会,却依然小心翼翼谨守着那点狭隘偏激、自以为是的价值观,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要选择在这几个区居住,我一定会考虑再三——不是因为我对这里的人们存在偏见,而是因为我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异类的强烈偏见。
如果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