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数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老实说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还真是挺惊讶的。截至2017年8月底,浙江的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32608亿,较2016年的34562亿减少了足足1954亿。与此同时,浙江全省的企业贷款数据依然在上升,截止8月底为54232亿,较2016年底增加了728亿。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浙江的企业资金杠杆率(贷款/存款)在今年以来持续上升,从2016年的155%上升到今年8月份的166%。
对于浙江这种民间金融高度发达的城市来说,这种数据还真是可怕。要知道浙江的民企之间是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借贷网的,有点风吹草动,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在浙江的企业存款出现了整体性的萎缩,这当然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面出现整体性的紧张,在贷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债务链断裂的危险,真的是切切实实的降临了。
当然,数据是需要对比的。全国截至今年8月底的企业存款549303亿,较去年底增加了18408亿。沿海几个主要省份,广东省今年7月底的企业存款数据65632亿,较去年底增加了2123亿;江苏省截至7月底的企业存款数据为50473亿,较去年底增加了1602亿;福建省截至7月底的数据为15125亿,较去年底增加了1036亿;就连债务负担大得惊人的山东,截至7月底的数据为27474亿,较去年底增加了819亿。我们可以不用去计较这四省的企业存款数据的增加到底从何而来,是不是企业拿到了贷款转身就变成新增存款,总而言之,人家金融体系的现金流还能维持,还能保持表面上的增长。唯有浙江,资金紧张到借新还旧去维持表面增长都做不到了。
在这里,我再提供一组宁波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份,宁波的企业存款6569亿,较去年底减少了288亿。作为浙江省经济规模排名第二的城市,宁波的这种情况,应该也代表了浙江大部分城市的情况了。
浙江的民间游资,是中国最热爱炒房的资金。我现在特别好奇的是:在浙江的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的时刻,这些资金打算怎么办?是回去雪中送炭,去拯救它们故乡的企业;还是继续坚守在炒楼的首要线,为国接盘,在山顶买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