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鄙视链在民国时候超奇葩,五套房子都没话语权

来自:小瓜瓜 0 0 2017-09-26

前一阵,大家被各地的相亲价目表和鄙视链伤害了吧?来,这点痛算什么,爬起来,咱们接着伤害,看看民国的择偶标准和相亲鄙视链。

 

❖ 择偶圈的清流:不要你的五套房,只爱性格和学问

   

设想一下,你现在穿越到了九十年前的北京,面对相亲角的竞争对手,什么公务员,大学教师,医生、工程师之类,作为南城土豪,你气定神闲地吐出五个字,“我有五套房。”——结果,被鄙视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什么会被鄙视?因为那时候的择偶标准里就没有房子这条。

  

比如1931 年7 月6 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一般女士征求如意郎君的标准》,对男方提了八点要求:

     

一要面貌俊秀,中等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要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要高尚的人格。四要丰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要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要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要没有烟酒等不良的嗜好。八要有创造的思想,和保守的能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在同一日之内,《民国时报》上也发了一则男士的征婚广告:对女方提出十点希望,概括起来就是“五要五不要”:

    

一要有清洁的嗜好和能力;二要有概括的眼光和学识;三要有缜密而周到的心思;四要有充量而素养的情感;五要有治家的兴趣和能力;六不要眼光势利;七不要自我太强;八不要太无意见;九不要见人羞怯;十不要态度虚浮。


你若是不相信报纸上的广告,请往这儿看:北京60名女大学生婚恋爱情问卷调查大揭秘!——1930 年,学者梁议生向燕京大学 60 名女生发问卷,调查她们的婚姻爱情观。从女大学生的择偶首要标准看,“性情”最重要,占首要,有43%的人列为理想选择,其次是“身体”,得票率23%,然后是“才识”和“学问”,得票率分别是9%,至于户口、房子、家庭背景这些,对不起,都没有上榜。(见梁议生: 《燕京大学60女生之婚姻调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35年,南京励志社举行集体婚礼

   

啧啧,你看看,真是一股清流,也不计较房子户口,也不要貌美如花,性格人品学识才是最重要的。然鹅,年轻人不要太天真,真正的鄙视链就像冰山,你看不见的才是大头。

 

❖ 房子的鄙视链:那时候学历比房子贵

  

为什么民国的相亲圈里不爱房子爱学识,除了情怀之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时候学历比房子值钱。


比如外地来京的文艺青年鲁迅同学,民国元年(19l2年),他从浙江老家到北京开始当“北漂”。只过了7年,在教育部当科长的鲁迅就和北大教书的二弟周作人合资,付全款买下了西城八道湾11号大院,这院有多大,前后三进,占地2000多平米,解放后最多的时候住过36户人家。过了几年,兄弟失和,鲁迅又独资买下阜成门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这回小一点,占地500平米,也够五套房的面积了,还有个盛名的院子,“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鲁迅故居

 

买这些房花了多少钱呢?买八道湾大宅一共花了3675元,买西三条的四合院不到1000元。当时鲁迅在教育部当科长的月薪是300元,还有稿费、讲课费等合法外快。


也就是说,买一个普通四合院只要鲁迅三个月的工资而已。这还不算较高的,1927年,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关于大学教员的工资标准是:助教100至160元,副教授260至260元,教授400至600元。当时英达的爷爷英千里在辅仁大学当教授,同时还兼着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课,打3份工的英千里最多的时候一月能拿1000多大洋,一个月挣一个四合院啊。多年以后,英达的爸爸英若诚还记得有一次父亲领了薪水,“把大洋往桌子上一堆,让我们小孩儿趴在桌子上抓着玩儿”。这下你明白,为什么北京的姑娘们不在意房子了吧。所以,就算你屁股底下有五套房,跟人家文化人比起来,很拽吗?


当然,有一点情况需要说明。放眼全国,当时北京的房价实在排不上号。民国时期的北京,特别是政府迁都之后,成了没有产业支持的人口流出型城市,房地产市场不仅远不如上海、天津这些一线城市,甚至比不上东北“新工业基地”。当初在北京接连出手买房的款爷鲁迅,1926年之后定居上海,有了娶妻生子的刚需,收入也比在北京高了不少,但一直没有买房。只怨魔都房价太高。上海房价高到什么程度,根据当时官方估价,1927年,上海公共租界内每亩估价1.8万大洋,1930年涨到2.7万大洋, 1933年更涨至3.4万大洋。这还只是政府估价,实际市场价比此还要高出20% -25%。中心地区地价更高不可攀,南京路每亩地价1927年约为7万大洋,1934年时已达到50万大洋,六七年间上涨约6倍之多。上海一个小洋楼的价钱,能买北京几十个四合院。连鲁迅、徐志摩这样的名人大V也扛不住,只能租房。


不过,上海也有一桩好处,房子虽然买不起,租赁市场却非常发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块钱;住客栈,每个铺位3角—6角;纱厂宿舍,月租2—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怕吵又租不起房的文艺青年,还可以躲到阁楼亭子间去。甚至在文学史上留下一个专有名词:“亭子间作家”。有不少作家在亭子间里写成了传世名篇,也有人在这里发家成名,搬进了花园洋房,这便是远东首要大都市上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海横滨路景云里的石库门,1927年鲁迅租住在这里

 

❖ 学历的鄙视链:北大老,师大穷,清华燕京可通融


聊过了房子,再说鄙视链的另一环,学历。上过大学的鄙视没上过大学的,留过洋的鄙视土鳖,名校鄙视非名校,历来都是这样。前阵子,还听说一个北大毕业的男生看中了一个女孩,照片、条件都很满意,但看到女孩是普通985毕业的,他觉得学校不好,决定不见。哎呀,同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上北大就可以鄙视人家吗?


民国的鄙视链可不一样。


民国年间,老北京的朋友圈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北大老,师大穷,清华燕京可通融”。别以为这是评价学校,说北大太老了,北师大太穷,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比较好混,可以通融通融。其实呢,这是女青年择偶的鄙视链。北大老,是因为当时北大的学生入学年龄偏大,很多人是结了婚的;师大穷,是因为当时师范不要学费,师大的学生多数是寒门子弟;清华燕京可通融,是说清华和燕京,一个以前是留美预备学校,一个是教会学校,这两个学校在教育制度参照欧美更多,特别是燕京,一年学费要160大洋,是国立大学的三四倍,一般能上这两所的学生家里条件比较好,也比较开明洋派,姑娘们选男朋友多半错不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32年,燕京大学女子棒球队

 

甚至连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都知道这事。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1928年去北大留学,后来写文章回忆:“我没去过燕京大学,但知道当时在北京有一条顺口溜,叫“北大穷、燕大阔、清华俊、师大老”。女学生之间流传着这个顺口溜,找男朋友时管用”。说法虽然有点差别,但是鄙视链的大方向却不错,可见这条鄙视链传播有多广。


甚至同样是在教会学校,也有微妙的鄙视链。在抗战时期,南京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山东的齐鲁大学都迁到成都的华西后坝办学,有一日之内,为三校共同上课的齐鲁大学教授、病理学家侯宝璋突发感慨,写出一副幽默的上联:“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这是什么意思呢?


齐大非偶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齐国的国君想把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郑国太子推辞说:各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意思是自己地位低微、不敢高攀。暗地里说,你们首都来的“金(男)大”、“金女大”是天生一对的贵族学校,俺们山东的“齐大”是平民学校,可高攀不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42年,成都,齐鲁大学学生宿舍


这对联一语双关,萌翻一大片学生,却无人能对出下联。后来被记者知道了,在《新民报》公开悬赏征集下联,收关,获得大奖的下联是:“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市一小,市二小是当时成都的两所小学,从小学生的两小无猜,到大学生的齐大非偶,作者想说鄙视链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炼成的吗?


❖ 骗子的也有鄙视链:只骗才华不骗钱


鄙视链多了,难免就有人冒充造假,也难免有人上当受骗。可骗子也有格调高低,抗战期间,上海某报曾登载一则征婚启事,称某名媛“双十年华,容貌秀丽,系某大学文学系学士,酷爱写作,现征求李清照与赵明诚式的终身伴侣;凡饱学而有文才愿意应征者,需将亲笔撰写的情书一封寄到某某号邮政信箱,该女士将延聘名家,评选情文并茂佳文作者一名,约期面晤”云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民国时期出版的情书指南《求婚尺牍》

 

广大文艺青年哪里扛得住这样的诱惑。果然,启事刊出后,应征情书便如雪片般寄来,有的还出自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然而应征情书*如石沉大海,没有一个人得到回音。谁知过了大半年,上海某书局隆重推出《当代情书大全》,销路优良,一再重版,仍然供不应求。


事后知情者透露,前述所谓“酷爱写作”的某“名媛”,其实就是某书局老板做的“局”,借此诱使文人上当,骗取情书佳作。


比起后来“重金求子”、“阔少借钱”之类的婚恋骗术,这种“只骗才华不骗钱”的作风,妥妥的站到了鄙视链的顶端。让人忍不住感慨——到底是民国,连骗子都这么有逼格啊。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