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从吃发霉馒头到中国首富,
三次逆袭都要感谢党和国家
------
许家印,这位盛名足球俱乐部和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近日以391亿美元的身家,坐上了中国新首富的宝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对比曾经登上首富的人员名单,你会发现,许家印是他们当中,成长经历最为励志的一位。
比如马云的父亲是一位文艺工作者;马化腾的父亲更是国家干部,家境殷实;王健林的父亲是老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的副主席,身居高位;李彦宏的家境就普通点,父母都是工人,但即使这样,这些人的家境也比许家印好太多。
许家印,可以说是真正的“寒门贵子”。
他家有多穷呢?
他出生在河南周口农村,1岁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相比其他农村孩子,他吃了更多的苦。等他长到18岁,“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这样的事情他全碰上了,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
他19岁那年高考复读,别人家里都想方设法给孩子弄点好吃的,补补身体,而他,只能吃自己带的馒头,时间一长就变霉长毛,但这样还舍不得扔掉,洗掉霉点以后继续吃。
上大学后,因为家境贫寒,申请了助学金,那时候他在食堂吃了一碗一毛钱的热干面,被老师骂:“你是吃助学金的人,还吃一毛钱这么贵的东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曾经让许家印挨骂的热干面
或许是对于贫穷有着刻骨的体验,让许家印日后对于赚钱有着强烈的动力。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一个国企炼钢厂,一干十年,做到了厂长。后来他带着两万块钱,赶上了当年的“下海潮”,从一位国企厂长变成深圳街头的小业务员,再从一位小业务员到公司总经理。
1996年,38岁的许家印在广州创办了恒大实业集团,做房地产开发,能源、交通等项目,自任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许家印一步一个台阶,每一步都踏准了时代的步伐。
人生命运的首要次逆袭无疑是恢复高考之后,他鲤鱼跃龙门,从农村穷孩子成为了国家包分配的大学生,第二次逆袭是辞去国企厂长下海经商,托邓公画的那个圈,参与了“春天的故事”,积累下首要桶金。第三次逆袭是进军房地产,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新首富。
许家印,是被时代造出来的英雄,而不是造时代的英雄。
所以,他曾经很诚恳地说——“恒大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给的”。
2
他可能是中国收关一位,
登上首富榜的房地产商
------
至今,中国富豪榜的前十位,依然坚守着两位房地产商。
一位是新首富许家印,还有一位,也是曾经的首富,现在风头有点被许盖过去的王健林。
如果说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那么,富豪榜的排名最能体现这种变化。在中国楼市最疯狂的年月,这个榜单前十名里有七位是给人民群众盖房子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两位搞房地产玩足球的大佬
如今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魔幻现实”般的发展,房价,成为了捆绑中国民众人生的道具,成为了地方政府GDP赖以达标的鸩毒,成为了民间资本脱实入虚的安乐窝。
国家的调控手段,已经不会再允许这样的疯狂继续上演。许家印,可能是收关一位能够登上首富榜的房地产商了。依靠房地产实现人生逆袭,一夜暴富的时代,也正在离我们远去。
3
中国收关一波逆袭的人,正在远去
------
其实离我们远去的又何止房地产行业,我们经历的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变迁,有可能是中国经济很好的时代。
发展三十年,从大家一样穷到如今中国有15万亿万富豪,400万千万富豪,7000万百万富豪,2000万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人经历了“汉唐以来所未有”的财富盛世。
可这种靠着亿万廉价劳动力,圈地开矿,攫取资源,钻法律空子的发展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在这个时代里,几亿人脱贫,百万人致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中国速度,多少“风流人物”如过江之鲫,从一无所有的普通人逆袭成为支配亿万财富,影响寰球经济的大佬。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鲜衣怒马,风光一时。
如今又有哪个穷人家的孩子,还有像大佬们那样的逆袭奇遇?
如果许家印晚出生几十年,同样还是一位河南周口的农村娃,他自然不用去吃发霉的馒头充饥,但是,就算他考上大学,还能享受国企分配吗?还能赶上改革的春风,从深圳的小业务员变成涉足地产、能源、交通这样项目的公司老板吗?那关系得多硬啊?
最近有个叫罗斯高的美国经济学家,把自己在中国农村十年的调查做了个分享报告,里面的数据触目惊心——63%的中国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近一半的农村孩子智力发育迟缓。
这个时代的贫富差距是如此巨大,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富,在一个相信“富不过三代”的社会,1%的暴富阶层将面对怎样的羡慕嫉妒恨?
试看《让子弹飞》里,鹅城的老百姓们在“公平、公平、还TM是公平”的鼓动下,首富黄四郎是什么下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科幻小说《三体》里有这么一段描写:当地球警报系统首要次误报时,大家都赶到机场去逃命。有钱人有私人航天飞机的,就坐着飞机跑。没钱人买不起飞机,但是买得起武器,也跑到机场去,就在跑道上用武器打飞机,不让那些人逃。
人性,从古至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