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导多元文化和包容的新西兰,亚裔族群要突破头上的“竹屋顶(Bamboo Ceiling,意为在主流机构内影响亚裔员工发展的无形阻碍)”,仍然不是容易的事。
可就是在新西兰,一位年仅20岁的亚裔小姑娘用实力和成绩打破偏见和隔膜,成为新西兰的国家英雄。她就是高宝璟(Lydia Ko)。2015年2月,时年17岁的她就登上寰球排行榜首要的位置。
下周四,McKayson新西兰女子高尔夫公开赛就要在奥克兰Windross Farm高尔夫球场开幕。这是该项赛事首次升级被纳入寰球有名的LPGA巡回赛序列,吸引了近10位大满贯锦标获得者前来争夺185万纽币总奖金。
高宝璟赛前一周就赶回奥克兰。在其主赞助商ANZ银行的安排下,这位天才少女接受了先驱报中文网的专访,分享了她走出竞技低潮的经验,更为那些有相似背景的孩子和家长给出自己的建议。在近三个小时的活动中,高宝璟用自己的球技和魅力,让现场观众把即将到来的新西兰大选抛到了脑后。
遭遇低潮?
耐心是最重要的事情
高宝璟很忙,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要留在美国参加LPGA巡回赛。偶尔回到新西兰,日程也排得密密麻麻。最开始联系专访的时候,她的寰球排名还是第1。待她坐在镜头前的时候,寰球排名已经滑落到第8位。
从2016年7月到现在,高宝璟没有赢得任何一场比赛的头名。与此同时,更换球童、球具和教练等场外新闻接踵而至。天才少女怎么了?
高宝璟自己似乎并不紧张,镜头前依然笑得没心没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次回家之前,高宝璟以一杆之差获得大满贯赛依云锦标赛的第三名。下周在奥克兰举行的McKayson新西兰女子公开赛,是她打破头名荒的很好机会。虽然一直没有夺冠,但高宝璟今年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差。在关键的数据上,她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线上——起码与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极峰相去不远。
“是的,LPGA现在有太多年轻天才了,要赢得头名并不容易啊。”高宝璟说,“有时候你已经打得非常好了,但还是没能赢。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做的就只能是保持耐心。”
高宝璟表示,现在LPGA巡回赛的竞争太激烈了,很难能预计总归谁能脱颖而出夺冠。
“这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LPGA成为更加全球化的巡回赛,对高尔夫和女子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都有好处。当然了,对我们来说,夺冠难度也会相应增大。”
“有时候啊,耐心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她又重复了这句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我就差把所有东西都放到一起去了。但有时候,这可能就是最难的事情。”高宝璟说,自己正在努力的就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说人话,什么时候能赢?
“只要你开始取得好成绩,就会更有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只要坚持下去,(夺冠的)那一日之内就会到来。”
家庭?
东亚家庭关系助我成功
近年来,亚裔年轻球员已经成为新西兰球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高宝璟外,本土华裔球手郑祺匀(Liv Cheng)、郑壮壮(Rose Zheng)都将参加下周的新西兰公开赛。
越来越多的亚裔孩子在新西兰学球,对这些沿着自己轨迹前进的后辈,高宝璟较大的忠告就是“享受运动”。
每一场比赛,收关都只有一位胜利者。高宝璟就提醒小球员和家长,打高尔夫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乐趣,学会面对失败也很重要。“因为在失败的背后,总有一些值得你去学习的东西。”
转为职业选手之后,高宝璟与家人的关系是个颇为敏感的问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与爱徒分道扬镳之后,盛名教练大卫·利百特就曾表示,高宝璟父母对女儿的职业生涯管得太多,从球童到教练甚至到具体技术动作,事无巨细都要干涉。
然而对来自东亚的高宝璟来说,相对紧密的家庭关系似乎更符合传统习惯。她强调说:“我很幸运能有一直支持我的父母和其他家人。对家长来说,很好还是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没有他们,我不可能来到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高宝璟说,从自己还是业余选手的时候开始,父母就一直见证、陪伴着成长的每一步,从训练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没有缺席。时至今日,高宝璟的姐姐还扮演着类似助理的角色,伴随着妹妹到处参加比赛。“能有家人的支持为我提供多一个角度的分析,总是一件好事。”
对自己的亚裔血统和所肩负的压力,高宝璟坦言是骄傲多于负担。在去年里约奥运会女子高尔夫的颁奖典礼上,高宝璟捧走银牌,她也因此与另外两位亚洲选手——韩国的朴仁妃(头名)和中国的冯珊珊(季军)一起站在领奖台上。在她看来,能在国际赛场代表新西兰是一种荣誉,身上的韩国血统则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支持。
在教练Gary Gilchrist看来,高宝璟的身体和技术都没有问题,现在没有头名更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只要一直保持乐观,高宝璟距离重新赢得头名并不遥远。
下星期在奥克兰,高宝璟会在你的加油声中重新突破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