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牛从报纸上学到一个频繁出现的新词:LGBT。是L(Lesbian,女同性恋),G(Gay,男同性恋),B(Bisexual,双性恋)和T(Transgender,变性者)的意思。
说正事之前,大牛这里麻烦大家先考虑一下:
您会介意您的Leader是LGBT吗?会把选票投给有能力的LGBT吗?
也欢迎您的留言。
下面说正事,先给大家看这张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吧?对,钱大家都喜欢。
她是谁?*能与英国女王、首位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和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共享殊荣,登上新西兰纸币?
她就是新西兰女权运动领导人凯特·谢伯特,是新西兰女权运动史上的杰出掌舵者(其实她给整个寰球的女权运动都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在她的带领下,新西兰的女权运动组织推动新西兰成为寰球上首要个女性拥有选举权的国家。
早期的英国殖民地新西兰,同英国和欧洲大陆一样,女性是没有投票权的。是凯特·谢伯特带领她的新西兰女权运动组织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请愿活动。1891年她们征集到超过9000个签名并提交给国会;1892年,签名达到几乎20000个;收关1893年,超过32000个签名被提交给国会,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整个新西兰四分之一成年白人妇女的人口数量!由于这个请愿规模和整个社会对女性投票权的一定程度的支持,允许女性投票权的新选举法案首先通过了下院的审核。在上院里,支持和反对的意见同样强烈,经过几番反复与斗争,1893年9月8日,支持女性投票权的一方以20比18险胜,使得法案勉强通过上院。9月18日新西兰新总督Lord Glasgow驳回了18位法律顾问的反对请愿,批准了1893年选举法案,授予了新西兰全体女性以投票权!新西兰成为历史上首先女性拥有投票权的国家,同时还对推动其他国家的女性参政投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看到这里,大牛不禁脑洞大开:如果没有凯特·谢伯特,呵呵,什么希拉里、默克尔、朴槿惠,可能只能泯然众人矣。。。历史真不能假设啊。
今天我们看来性别平等这么简单的事,在一百多年前却是如此的纠结,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新西兰率先打破了性别歧视,赋予女性投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件事本身也成为新西兰的骄傲与自豪。
新西兰的开明、开放与宽容,给新西兰女性从政议政的积极性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一百年后,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领导”下:
1990年,凯瑟林·蒂泽德女爵士成为新西兰首任女总督;
1995年,西尔维亚·罗斯·卡特赖特女爵士成为新西兰首席女法官,后来成为新西兰第二任女总督。
1997年,珍妮·希普利成为新西兰首位女总理。
1999年,海伦克拉克成为新西兰第二任女总理,并成功连任。现在海伦大妈正在竞选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呢。
妇女不仅仅能顶半边天,新西兰这从上到下,从女王到总督到首席法官到总理,红色娘子军,把整个新西兰的天全都撑起来了!
其实,以这些知名的女政治家的影响力、号召力和个人魅力,完全配得上她们的头衔。新西兰的选民们根本不会带着有色眼镜,透过她们的卓越能力,来对她们的性别指指点点。
读到这里,我的朋友,您会介意您的国家领导是女性吗?会把选票投给有能力的女性吗?
大牛码字的时候,并不能预测文章开始读者的投票结果。不过大牛内心隐隐地感觉不介意LGBT做领导人的票数会比较少,希望我的感觉不准。
说到LGBT这个敏感的话题,我们一般会联想到他:
张国荣
风华绝代!
联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