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詹天佑到钱学森到杨舒立,中国留学生经历了什么?
1
留学救朝廷
------
1872年,中国派出了首要批赴美留学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从“求学救国”开始。
当时有一句话,是送给临行的留学生们的:“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
是不是特别励志、特别燃?
尽管这些留学生在美国都取得了令人惊异的好成绩,大部分也按照约定回国为朝廷效力,比如代表人物,回来给朝廷修铁路的詹天佑。
但他们空有着“取尽洋人之科学”的本事,最终还是为大清王朝送葬,其中甚至有大清的掘墓人。比如加入同盟会,后来担任了中华民国首要任总理的唐绍仪。
2
留学救民国
------
大清完了,民国也没好到哪里去。
外有强敌,内有战乱,人民依旧贫穷愚昧。相比于清朝时只有穷人家才舍得让孩子去留学,还要跟朝廷签下“生死状”,民国的风气已经大大转变。
一大批富商显贵家庭的孩子纷纷出国镀金,更多的有为青年抱着留学救民国的伟大理想,一边打工一边求学。
陈独秀、邓小平、周恩来、李大钊、董必武、任弼时、叶挺、刘少奇……
早期我党的领导人,绝大多数都曾经远渡重洋,留学救国。
3
留学建设新中国
------
到了改天换地的新中国,迎来了一波海外学子回国建设的热潮。
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要科研项目,全部都是由这批归来的学子们所主持。
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姚桐斌、赵九章……这些足以登上新中国光荣榜的名字,都是那个时期,怀着热切报国之情归来的学子。
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放弃了更好的学术环境,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有些人,因为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还失去了宝贵生命。
他们,大概是新中国历史上,最纯粹的知识分子吧。
4
留学走正路
------
那一段弯路,浇灭了很多海外学子的热情,连国内的大学都停课了,更不要说出国留学了。
直到1978年,在邓公的亲自指示下,新中国才派出了首要批官费留美学生。
当时首要批共52人,最年轻的32岁,最年长的已经45岁了,真是一支大龄留学队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那些年,几乎全部都是官费留学,留学生们背负着学成归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后来,他们这批人也成为了中国政府机构、大学、科研单位、大型企业的精英骨干。
他们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上正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5
留学为自己
------
但那样火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到了80年代末,留学不再是一件必须要借用国力才能完成的事情了。
当时全中国掀起一波出国移民热,大多数人靠的就是留学的方式。
留学,不再与家国命运联系在一起,也没有了那样宏大的主题,成为了一件追求自由、深造镀金,为自己的事情。
当留学这件事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成为民众自主选择的事情之后,很多之前没有过的现象,也纷至沓来。
比如留学生在国外炫富、欺负其他同学、论文抄袭、推荐信造假,甚至在国外浪费几年父母的钱,然后买了个假文凭回来应付了事……
最盛名的留学造假事件发生在2010年,中国职业经理人唐骏学历涉嫌造假被媒体公开后,“野鸡大学”的说法被国人熟知。
而之前留学生回国的超高待遇也一去不复返,留学,拿个外国文凭,已经无法保障你的孩子在国内吃得开了。
6
留学不再悲壮
------
但留学这种需求,随着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只会只增不减。
留学从救国这样的大主题变成升斗小民家庭的“小确幸”,是中国的进步。中国在经济、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已经不再需要倾全国之力,送幼童出国那样悲壮的工程。
就如同上一代中国移民背负着脱贫致富,养家糊口的重任,让现在这一代的移民能够体体面面地生活,在国外呆得不爽还可以回国。是家族的进步一样。
美国前总统亚当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之所以学数学,是为了我们下一代能够学艺术。
一个家庭不再需要有人做出牺牲,而是大家都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当然会出现很多玩票性质、“没出息”的留学生,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