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晃荡了两天后,我问自己,这真的就是传说中美的不可一世的南岛么?48小时里所见,景色美,是不错,但并不十分惊艳。
只在从身居高处的Rippon瑞本酒庄向Lake Wanaka瓦纳卡湖望去的那一刻,略有感慨——若换个季节换个天气,就在葡萄架边,看看这湖光山色,一定会惬意的了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Rippon瑞本酒庄远眺
除此之外,让人记忆深刻的只剩第二天我们从皇后镇往返时,选择的Crown Range Road,这条更短却更陡峭的路,有很多U型急转弯(目测转弯角度在30以内),路边的建议时速都是15km/h一路的急转,一路的景色,让老爸不停的赞叹,一路的急转让老妈紧张不已。而我,身在纽村却念叨着——其实吧,咱大东北的秋天,色彩更丰富,起伏绵延,壮阔壮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插播,镜泊湖的秋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插播,东北的旅途中,我们四个
转眼到旅行的第三天,天气预报说,这一日之内是阴天。我坚定认为,天气很大程度上决定视觉感受和片子质量,所以这一日之内的景致没报太大希望。早晨懒懒的起床,拉开窗帘,看到窗外的红红的一片,这一日之内的首要个惊喜来了!立刻把YY送到姥姥姥爷的房间,自己来不及换衣服,直接在睡衣外面穿了外套就跑到楼下去拍照,生怕朝霞转瞬即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一早的朝霞,铺满天空
早饭后收拾停当后出发,开始第三天的箭镇Arrow Town之行。箭镇坐落在箭河(Arrow River)畔,一度是淘金热的现场。小镇保持着它的历史特色——有60多幢经修复的19世纪建筑。虽然淘金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虽然还有可能从河里淘到金子),但箭镇的秋色声名远扬,我们驱车半个小时,一路不再有前一日的急转弯,树更多,色彩更多样,只是一路没有遇到Crown Range Road上的那种观景台,留下了没有路片的遗憾。
作为此行衔接老幼的“司机+导游+摄影师”,我以为自己在第三天已经驾轻就熟,但事实却无情的打击了我。我被YY这个小家伙“打败”了。车开到箭镇不知道哪个拐弯处,YY发现了一个Play Ground游乐场,显而易见,他的惊喜点和我们成年人的关注点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他执意要去游乐场,但车开过去了,我根本就没注意到,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绕回他看到的Play ground,哄了一下,觉得用别的有意思的事情转移他注意力就好。我们陪他在白金汉街开始玩拔根儿,一路捡,一路拔,不凑巧的是,每次都是他输,即使我用很小的力并给他选择最粗壮的叶子根,也不能改变我一直赢的结果。在拔根儿失败和错过游乐场两件事情的“打击”下,YY生气了,开始大哭,持续的哭。好吧,这才是扶老携幼的重头戏,前两日的乖巧是假象。
我哄了一阵子,败下阵来,老妈继续哄,稍见成效,情绪稳定了一点,但老爸对我不满意了,觉得YY受了好大的委屈。于是,在箭镇阴郁的天气里,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却各自气的浑身冒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YY一直赢不了的拔根儿游戏
我以为,第三日的箭镇就这样没了“旅行”的样子,失望和沮丧一起袭来。也许是看到了几乎难以收场收拾的局面,也许是放弃了自己的小任性,YY的情绪慢慢恢复了正常,我提议先别在户外看景了,不如去箭镇淘金博物馆转转,暖和一会儿。别说,这招对小朋友还真是管用。博物馆进门就是一个摇金币的机器,YY着迷了,和姥姥一起做了两个金币,很有成就感。一家老小又恢复了其乐融融,没想到即使博物馆并不是多么的出彩,却因为有一些可以真实触摸的展品,也让老人孩子都很享受,对比此前娃的崩溃情绪,也算是个安慰和惊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摇金币的机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两枚金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淘金场景的再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当年淘金工人弹奏的钢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马车,参观者可以乘坐拍照,爸妈就上去感受了一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轻轻的触摸琴键
从博物馆出来后,已经接近中午,白金汉街以及它平行的小街道上,餐馆和商铺星罗密布,而且由于亚洲的游客不少,比我们前一日之内在瓦纳卡找餐馆容易很多,选了一家泰餐馆解决了午餐,虽然因为人多,我们坐在院子里就餐,中午温度有所回升,也是挺惬意的感觉。
午饭后,决定去几百米外的华人淘金定居点看看,再沿着Arrow River走上一小段,基本上就可以转到下一个目的地——蹦极的发源地卡瓦劳大桥了。
华人定居点的房子有些简陋,房子不高,走进去也有些压抑,算是万里之外的“乡情”吧,看过才算踏实。定居点另一侧就可以看到Arrow River箭镇河,越往河谷深处走,越能感觉到那种野趣和秋色。虽然当时天还是阴阴沉沉的,但我们一家已经开始兴高采烈了,YY和姥爷扔石头,我和老妈各种美拍。第三个惊喜,也在太阳拨开厚重的云层那一刻来临,河水在太阳下泛着光,金黄色的树叶布满了山坡,格外抢眼,YY也趁势“溜”进了河里蹚水,兴奋开心的不顾天气的寒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华人淘金定居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如果愿意,可以开车过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忍不住摆好姿势,留下微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太阳出来了,河水泛着亮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这才是秋天该有的模样,金灿灿一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不顾一切蹚水的小朋友
Arrow River回到岸上,YY的裤子和鞋,里外都湿透了,拎着小子回到车里换上备好的衣服,老妈忍不住心疼“可别冻感冒了”,我却乐的看到娃对自然的亲近,这大概也是八个月纽村生活的收获之一。
换好衣服后,把爸妈和YY留在车上休息,我趁机又回到了白金汉街,趁阳光正暖,趁秋色迷人,趁没有娃在旁边打扰,意外收获的几张小清新片子给了我这一日之内的有一个惊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很上镜的白金汉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自行车是惯用的招牌,随意简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又见自行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色彩深深浅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树叶随风飘落,散了一地
第三天的目的地还包括了寰球蹦极的发源地Kawarau蹦极大桥,它离箭镇不远,坐落于6号国道旁,地处皇后镇门户之地,我们从箭镇开车20分钟左右就到了。
卡瓦劳大桥蹦极中心于1988年开放,是“寰球蹦极之家”,更是寰球上首先也是最盛名的极限跳跃起源地,蹦极大桥凿石而建,俯瞰迷人的卡瓦劳河,43米的落差,至今仍是比较受欢迎的蹦极场地,每年吸引了无数寻求刺激的挑战者,绑住双脚,纵身跃下,或在高空来回腾跃,或触碰水面,或完全没入水中,无比刺激,又惊心动魄。另外,瓦劳大桥蹦极的独特之处还在于还可以体验双人蹦极,我们正好就遇到了这样一对双人跳的情侣。
即使不打算体验蹦极,也依然可以把蹦极大桥作为游览的目的地之一,在蹦极之家,可以以最近的距离观看蹦极,那里有很多关于蹦极的介绍与纪念品,甚至很多细节都让你体会勇敢者的游戏绝不一般,比如,厕所门口的挂牌以及里面的设计,都让我一个旁观者记忆深刻。
站在蹦极大桥上,我尽可能的去贴近大桥的扶手,靠近正在捆绑双腿的蹦极勇士,但却在向下望的时候,本能的缩回了身体,呃,这种运动我是真的做不来。拍照,发朋友圈,然后喊话闺蜜——我替她视察了蹦极大桥,等她今年来和我在纽村相聚,等她勇敢的一跃而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寰球蹦极的发源地Kawarau蹦极大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正好遇到一对情侣的双人蹦极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急速而下,触摸到牛奶蓝的河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连洗手间都一副“勇猛”的样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照片墙,尽是蹦极的勇士们
蹦极大桥参观结束后,我们开车回皇后镇。不料,路上突然阳光刺眼,只能停下来车来找墨镜,以确保行车安全。没想到,在行进中的短暂停止,让我遇到了此行最美的公路片——阳光在头上,云墨在远方。照片发出来,闺蜜说,又多了一张桌面大片。所以,惊喜,是不期而遇的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田园的样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最满意的公路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回到皇后镇,D3结束
曾经的风景和足迹
(https://hinabian.pwv.one/theme/detail/6823902529186127210.html)
足迹所至 | 向南两小时(Day 1)——皇后镇,从早到晚
(https://hinabian.pwv.one/theme/detail/6804160304927693846.html)
足迹所至 | 一半城市,一半海水,奥克兰,值得你为她停留
(https://hinabian.pwv.one/theme/detail/6665961828566651536.html )
足迹所至 | 奥克兰的元宵节“味道”
https://hinabian.pwv.one/theme/detail/664260027746191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