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浙江温州,意大利皮革厂,一群不死的中国人
------
有一本书叫做《不死的中国人》,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意大利的一些水稻种植区,因为劳动力不足,就雇佣了中国人做小时工,很多中国人一干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收关脱水累倒在田里,被送到医院,庄园主之后说定下规矩,每天最多干十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中国人跑光了,追到宿舍,收关两个人在打包行李,说你们为啥要走啊,中国人说我们是出来挣钱的,又不是来度假的,一日之内只干十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就浪费了。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段子,这都是发生在意大利的真实故事。
前几年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做《温州一家人》。讲得是80年代温州的一家人出国闯荡的故事,女主角殷桃从小就被父母送到意大利,在制衣厂里学徒,后来自己摸爬滚打,成为一家国际时装公司老板的故事。
这部剧的编剧曾在意大利采访了很久,收集了相当多的真实素材,可以说殷桃的故事,就是三十多万温州人在意大利打拼的真实写照。
温州人在意大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他们开办了一家又一家的制衣厂,几乎垄断了一些城市的餐饮业,他们也得到了一个听起来不可理喻的称号——“不死的中国人”。
在意大利人看来,这群来自东方的温州人,除了看到他们玩命工作之外,从没有见过他们的葬礼。
要知道,在米兰,中国人占总人口的90分之一,可是极少看到中国老人,因为中国人可以在意大利赚一辈子的钱,但老了必须回国,葬在老家。所以在这方面,中国人是神秘的,甚至是不死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
意大利不再欢迎温州人,那个美好的时代结束了
------
根据统计,较高峰期间,意大利生活了近40万的温州人,绝大多数都是近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过来的。
一开始,意大利人的态度还是不错的。至今还有很多温州人怀念那个时代的美好时光。
张先生一家90年代初来来到意大利,全家都取了意大利名字,他叫Luca,夫妇俩靠打工生活,而意大利邻居则亲切地照顾他们的孩子。一对老夫妻每天下午上楼,给独自在家的两个孩子端来热可可。现在张先生发迹了,买了一套大房子,经营一家女性内衣批发店。一切都很好,除了邻居们日渐冷淡的态度。
万先生孤身一人来到意大利,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意大利人是如何热情地带他去要找的工厂。而现在,即使他操着流利的意大利语,接触到的往往都是冷漠。有一次他到米兰的圣保罗医院做胃镜检查,护士对他怒吼:“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上星期你在萨勒匹路喊着对抗意大利,现在你到这里来看病,滚回你家去!”
意大利不再欢迎温州人,因为温州人的勤奋、因为他们的不讲规矩、因为报纸上说他们吃狗和猫、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愿意真正融入意大利。
不仅仅是在意大利,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在美国、加拿大、澳洲,即便中国人早就已经脱离了前几代移民那样的贫穷,成为社会收入中上的群体,依然面临着被排挤和孤立的处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即便给你绿卡也配不上这自由的土地
------
在近一两百年的历史上,中国人是和犹太人、黑人一样被几次三番排挤过的族群。
1882年 ,美国人搞了一个《排华法案》,公开合法地排挤我们。
1901年,澳洲出台《白澳政策》,当时澳洲的总理公然说:“人类平等的原则只适用于英国人之间,英国人跟中国人之间则不遵循这条原则。”
1923年,加拿大也弄出一个《排华法》,禁止所有华人入境。
这些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的时候都是混账王八蛋,后来,他们也都撤销了法案,并为此而道歉。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国家是怎么想的,当初要通过一个这样针对某个族群的法案呢?
其实,和今天温州人在意大利的处境差不多,因为他们的勤奋能干,把当地很多工厂、餐馆都挤垮了,中国人在意大利各个行业都成为“闯入者”,连学校里成绩较好的的孩子,都是中国人。
当时在美国,一个中国劳工月薪只要25美金,还不包吃住,而一个美国工人,月薪35美金,还包吃住,可是干起活来,中国工人的效率以一当十,资本家们眼里可没有什么种族,他们看到中国工人能够带来更大的剩余价值,当然就喜欢用了,这导致很多美国底层劳动者不满,这些劳动者,可都是握有选票的,他们不满,政客们自然就要为他们出头了。
而中国工人呢?他们有选票吗?即便有,也被工头给拿走了。
当时一位美国议员这样说:“中国有4亿人口,他们来到美国只需要四个星期,他们只要四十美金就可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海岸,那个国家的人是有强大移民冲动的,因为他们活不下去,如果不加以限制,那将来整个西海岸全都是华人,更重要的是华人的特征导致他们的竞争力非常强大,甚至收关所有的工人阶级都会被华人挤出。”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中国工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融入美国社会,他们只想在这里赚钱,然后还不在这里消费,钱都寄回老家,他们不关心社会、不关心选举、连死都不愿意葬在这里,一定要魂归故里。即便是美国给了他们绿卡,他们也配不上这块自由的土地。
那既然你们不把美国当成家园,干脆就回中国去,以后也不要再来了。这些就是促成当时美国做出明目张胆排挤华人的原因。
4
拥抱全球化吧
------
我们曾经以为,之所以去发达国家被看不起,是因为我们穷,我们的大学教授出去,都只能去餐馆洗盘子。可是几十年过去,现在我们这么有钱了,全寰球一半的豪华品包包都快被我们买下了,就能获得尊重,不再被排挤了吗?
事情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那温州人现在应该就是意大利比较受欢迎的人了,中国炒房团们所到之处,老外们都要夹道欢迎了。
为什么还老是发生华人被排挤和歧视的事情呢?这个问题真的值得好好深思。
中国移民的问题,其实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应该思考的。
我们能有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廉价勤奋的几亿劳动力,靠的是把其他需都求压缩起来,一心一意地赚钱。这种优势在今天越来越小,今天你不可能再像当初的温州人一样,靠在意大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发财,整个环境都变了。
如果今天我们的竞争力依然是这样构建起来的,以所谓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来构建起来的,对不起,我们再有钱可能都不会被其他民族接受。
如果我们还是抱守着中华文明的坚硬内核,不能向全寰球张开我们的笑脸,表达我们的善意,表达我们的融入的主观愿望,我们仍然会被排斥在全球化之外。虽然现在不会再有一个国家敢作死,通过什么排华法案,但是对不起,每一个非中华民族的人心中都会有一部排华法案。
中国的前几次移民潮,出去的人大多是在中国活不下去,不走不行。从修铁路的华工到几十年前的意大利温州人,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国外赚钱,然后衣锦还乡。
但是现在,更多的移民不是冲着赚钱出去的,他们更在乎的是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如何更好融入,被社区的邻居们接受。
去年的美国大选,参与投票的华人数量达到历史新高,他们也开始越来越在乎自己的选举权利,越来越关心当地社会。
现在发生在欧美国家对华人的排挤事件,其实只是中国移民诉求升级的过渡时期所不可避免的。就像当年的日本游客一样,一开始也被吐槽各种没素质,等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主动素质升级之后,文明得一塌糊涂。
从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民族观念和素质的改变,也不是那么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