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中产总归在焦虑些什么?
我认为,中产们的焦虑,究其实质还在这一个“中”字上。
中,就是不上不下。所有不上不下的状态,好像都不是太好,例如“卡”,例如“忐忑”。
中产的焦虑也来自于这种卡在半中,容易撕裂的状态。
中产典型焦虑之一
买房这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该“上”该“下”?
去年初,我有个在北京生活的朋友为了给孩子上学,换了套学区房。
她原先的房子在北京东五环,是套面积100多平的小三居,虽然不算豪宅,一家人住着也很舒服。为了换这套位于东城区的房子,她把原先的房子卖了300多万,贷款买了套700多万的二手学区房。
但是,这种学区房被不少人简称为“老破小”:房子年代很老,装修很破,面积很小。只有60多平的房子里根本挤不下全家人,无奈他们又给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在附近租了套房。多出的房贷加上房租,让他们觉得一下子压力大了起来。这个朋友是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场总监,先生在一家外企做技术,家庭年入百万有余,也算典型的丰裕中产。
在我眼中,她是个女超人妈妈,能很好的兼顾工作和家庭,搞的定各种难搞的客户,她却戏言自己被孩子的学区问题逼地差点假离婚。
中产典型焦虑之二
职场里“上”有资深前辈,“下”有生猛鲜肉该怎么破?
有一个做人力资源咨询的朋友在“在行”上开了职业发展和定位的课,原本她还担心这种没有实操干货,更像心灵马杀鸡的辅导,不会有太多人预约,结果现在约见几乎排不过来,以至于她今年都决心辞职开个独立的职业咨询工作室。
来约她的,不少都是80后。大家的困惑都差不多:在职场上打拼了几年,好不容易在某个组织中混成了中层,却也面临着双重压力。前有占据了金字塔顶层职位,一时半会儿未必腾出位置的60、70后前辈;后有虎视眈眈、钱少活好、成长速度惊人的95后小朋友。
这种职场焦虑,也并非80后独有,可以说,所有没有实现财富自由、还在靠打工赚钱的人,都难以幸免。以互联网时代变化之快,已经没有铁饭碗一说,很多积累数年的经验都有可能一朝被颠覆,不少人都会担忧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及时迭代,被无情地拍死在沙滩上,于是又衍生出一种新的焦虑:知识焦虑。
最近一波知识付费的大潮如此汹涌,正是中产们为这种新型焦虑来买单。拿着自己不太满意的薪水,还要为跟得上时代的知识而付费,为职场上任何一点点up的空间而努力,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不up,就可能out, 这就是职场的游戏规则。
中产典型焦虑之三
“上”有老,“下”有小的夹缝里
如何保证自己生活的品质?
不少中产的家庭结构,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于是教育、养老、医疗,这些资源有限,又需要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的问题,也都成了焦虑的重点来源。有的事儿,钱能解决,有的事儿,却必须亲力亲为。
我们总归该如何走出焦虑困境?
一、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这几个字,显得特别职场厚黑学,甚至带着一丝丝功利主义,以前瞧不上,现在觉得特别对。
努力永远干不过趋势,甚至可以说在趋势面前,一个人的成功,和努力的关系其实不大。
二、不要努力的去挑好一幅好牌而应该尝试打好手里的每一张牌
我们现在的选择,往前推十年,都是非常荒诞的。她当时分享了黄执中当年为了打喜欢的辩论,一直在上大学,比别人多上了好几年。一心专注在这个自己喜欢又舒服的领域。
其实,最重要的,是感谢自己没有放弃。
未来的时候,我相信能把一个行业做到奢贵专业的人,最能冲出来。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稀缺资源。
三、一定要让自己的观念增值
为什么有些人抓住了机会,有些人看到了机会在身边也不去抓取,除了运气外,很多人是输在自己的观念和认知上。
你看不到新的观点;你即使看到了,也会被整合成传统旧的观点。
观念不同才是核心,其它都是风格之争,没有太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