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弹钢琴也会弹小提琴,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医生,我最喜欢的课是微积分。我的父母是虎爸虎妈,他们不准我去外面过夜,但他们每天都会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东西:米饭。除此之外,我还是一个很糟糕的司机。
当一个黄皮肤的女孩儿说出上面这段话时,你能分辨出她这些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吗?
这是华裔女孩Canwen在TED演讲上的一段开场白,在讲完这段话之后,Canwen露出了一个略带自嘲的笑容向台下观众问道:“你们要多久才能分辨出我其实是在开玩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场下的笑声潮涌了起来。
的确,这是欧美社会对于华裔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谷歌搜索关键词 why are Chinese 时自动跳出的弹出的搜索建议往往都是“smart”“quiet”“serious” “rude” 这些形容词,而这些词在某种情况下,确实称不上是对中国人的褒义形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Canwen Xu是一名美籍华裔,来自中国南京,两岁的时候Canwen移民到了美国,之后她辗转在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和爱达荷州生活过。从稚童到成人,几乎Canwen的一生都是在两种文化交汇融合的笼罩下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像每一个华人小孩那样,用筷子吃过意面,喜欢吃西红柿炒蛋,崇拜过姚明。
然而在Canwen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存在的种族多样性是极少的。从小到大,人们注意到Canwen的存在往往是由于她不同于白人的黄皮肤。
黄皮肤所带给Canwen的,是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
我数学好是因为我是亚裔,而不是因为我努力
有男孩喜欢我,是因为他had the yellow fever
刻板印象很轻易地就否决了Canwen在课业上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她的人格魅力和性吸引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Canwen逐渐意识到,她跟其他人是不同的。似乎摆在面前地只有两个选择:顺应他们眼中的刻板印象,或者成为周围的人一样的白人,非此即彼。
她渐渐的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美国人”,这是她所生存的社会赋予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这不代表社会中所有人都是种族主义者或近种族主义者,大多数人只是“无知”的好奇着他们想象中的刻板印象,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种问题就好像一个东北小伙儿问一个云南大汉:
哥们儿,你们那里真的是骑大象上学的吗?
为了融入群体,Canwen在成长的过程中尽力远离他们口中亚裔的刻板印象,她贬低自己的人种,假装讨厌数学。
她发现她越拒绝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她的白人朋友就越喜欢她。因为他们越来越趋同了,终于当她发现自己在玩电子游戏时下意识设定的人种都是白人时,她发现她已经逐渐迷失了自我,忘了自己是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2015年ABC的电视剧集《Fresh off the boat》(菜鸟新移民)中同样有着这样一段故事
小主人公Eddie全家从台北移民到美国,但新的环境让他及其不适应。开学的首要日之内Eddie就因为带的中国食物被美国孩子嫌弃,第二天他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把中国食物带到学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源:豆瓣电影)
Canwen在演讲中说,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大熔炉中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
我们是模范少数族裔,美国就利用亚裔的成功,来证明美国社会不存在种族歧视。
被同化的亚裔美国人既没有被白人社会所接受,也没有与众不同到被厌恶的程度,处在一个尴尬的灰色地带。美国社会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根据肤色将亚裔划为一类。他们向亚裔传递的信息是,必须拒绝自己的传统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亚裔美国人努力的“Americanized”,直到他们不伦不类地变成似乎是亚洲人又似乎是美国人,又似乎两者皆不是。
即便美国对待种族多样性上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国度,但对华裔的刻板印象仍不可否认的存在,甚至有些已经演变成歧视。
1982年,Simon与自己的华裔邻居Wong发生了争执,而Simon认为“担心自己来自亚洲的邻居会武术”,因此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向Wong开了两枪。在法庭上,Simon的律师辩护称,由于担心自己的邻居会武术,所以才选择开枪,因此属于正当防卫。
陪审团一致认为律师说的太对了,于是Simon一审被判无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源:@原图君)
诚然这个案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在当时“中国人都会功夫”就是美国社会所贴在华裔身上的刻板印象。
所有的偏见和歧视其实都是来源于无知,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历史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彼此无法完全理解,进而产生了更多的隔阂。甚至于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简单的把“种族歧视”归结于“黑白之争”,习以为常地忽视了那些曾遭受的偏见和歧视。又或者在遭受了prejudge和歧视后,开口争辩却被人认为是玻璃心、太敏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刻板印象是我们认识一个未知的寰球时最快速的方式,它客观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里。但大多数人会去不断的求知来消除自己的刻板印象,而另一部分人把刻板印象当作现实的全部,以偏概全,不去寻求更真实的信息,进而晋升成了歧视或者偏见。
不要因为那些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去盲目迎合本不适合你的文化,反而遗失了自己的本心。
我的名字叫Canwen,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我弹钢琴却不怎么会小提琴,我有一对极力支持我的父母,还有一个很棒的十岁弟弟。我超爱微积分,除了吃米饭,我还是可怕的司机,但重要的是,我为我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
在演讲的收关,Canwen自信而从容的说完了收关一段话,这是一个真正的她